一个人是怎样活成了过去自己讨厌的样子?

[复制链接]
查看: 5437|回复: 0

53

主题

7

回帖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0
发表于 2018-9-3 09: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一个能自由切换职业的人,是在专注于本行业的基础上,才能拓展到其他领域的。
  ——彬彬说  
  过去我们看不惯很多事情很多人。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讨厌溜须拍马的同事,他自己不努力工作,却总拿团队的成果去邀功,偏偏领导很吃他那一套,看他那谄媚的样子,真是让人吃不下饭。
  做媳妇的时候,婆婆真的讨厌,插手我的小家庭,四处说我坏话,她来我家帮忙带宝宝的几年,我几乎是在怄气和怨恨中度过的。
  直到现在,我自己也做了婆婆,我都没法原谅她。
  过去,我最讨厌过平庸的生活,找一个人凑合着过日子。
  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和邻居为了争过道放杂物吵架,孩子弄脏了衣服都要被打——这种糟心的生活就是我的父母过的日子。
  后来嘛。。。。
  我讨厌的那个同事连连高升,现在是我们的中层领导,我就成了拍他马屁的人。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今年我儿子娶了媳妇,这姑娘不是省油的灯,进门没几天,就敢和我吵架,我必须得好好调教她。
  生活,真不是我想掌握主导权,就能掌握的。
  现在的我,和父辈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上班下班,夫妻说不上和睦,一样计较几个日常开销,一样想买的东西买不起,想去的地方去不了。
  每个人都不要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准,以及对抗惰性的无力。
  过去我们看不惯的,为什么会让我们那么排斥?
  人所讨厌的,一些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别人损害,自己无力改变一些糟糕的状况,或者是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比如贫穷、损人利己的行为、他人刻薄、爱算计、别人的冷漠等等。
  我们总说,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认识自己

  一个人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其实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这是一种投射。不然,他人的行为完全无法引起我们内心的波澜,我们不会觉得他的这个行为讨厌。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比如,一个自私的人,最讨厌别人自私;一个脾气坏的人,认为别人都是挑刺惹他生气的人;一个想走捷径的人,最在意的就是别人的手段不正大光明。
  没有审视自己之前,我们往往对自己的道德水平判断过高,认为自己会永远和鄙视的人划清界限,但其实,当我们处在对方那个位置,可能一样会有他那样的行为。
  就像前面说过的“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缅甸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谁不是一边嫌弃,一边沉溺?
  人性缺乏对自己道德品行的约束,更缺乏对自身短板提升的自律。
  很多人,在面对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本能反应是还击,没有想过不要和垃圾人痴缠。
  在公司面对看不起的人和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鄙视,而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在消磨时间刷淘宝看抖音的时候,一边想着要自我控制,一边沉溺其中。
  人生苦短,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讨厌别人、对抗自己上。
  人和别人对骂多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个易怒的人,敏感,而情绪容易失控。人放任自己沉迷一种消极、无聊的状态,时间久了,会慢慢失去斗志,自我麻痹。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职场三定律: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同理,如果对生活现状感到不满,要么接受它,要么改变他。
  唯有跳出来,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努力的最大意义,是扩大自己的视野,是让自己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想更高层次的需求进发,当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会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长期的   压抑可能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激情,如行尸走肉,或者活在自我陶醉中。
  简单来说,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这也是那么多人嫌弃自己的圈子,却无法跳出的原因。
  与其和他人斗争,不如提升自己,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

  尝试

  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他们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相信一个能自由切换职业的人,是在专注于本行业的基础上,才能拓展到其他领域的。
  一个人拥有自由切换职业的能力,还会抱怨同事很讨厌,圈子太小了吗?
  但我们都心比天高,却又懒得要命。我们多看重眼前的诱惑,却很难对潜在的未来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们当然知道努力的结果会更好,但那太对抗人性了,现实的沮丧也使我们陷入了惰性的漩涡。
  所以对抗惰性太难,我们在环境的温水里,终于成了那只被煮熟的青蛙。
  能怎样呢?感觉到痛苦的话,就要改变啊。
  如果没有自控力和人生规划,人是容易局限于眼前的小事的,在抱怨中产生戾气,在沉沦中消磨时光,到后来,终于成为了过去自己讨厌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