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家委会能发挥啥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 6353|回复: 0

68

主题

8

回帖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8-8-23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为了能竞选进入家委会,上海浦东某外国语小学一年级某班的几位家长,纷纷晒出“神履历”“神学历”的微信截图在朋友圈霸屏。有网友称看后被吓到,这样的竞选堪比竞选CEO,甚至称还是先不当家长了。竞选家委会缘何变成一场“名利秀”?变味的家委会,到底为谁代言?

  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

  “我是XX小朋友的妈妈,目前在知名外企作HRD”“我和孩子妈妈都是硕士,我博士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我工作于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数据,如果谁欺负我家孩子,孩子他爸会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包括茅台”……

  翻看这些简历,家长们都在使尽浑身解数秀着自己的职业、学历、教育经验等,意在进入家委会的家长们,大都表示自己平时时间弹性,甚至可以随叫随到,乐意为班级做事。

  连日来,记者一直尝试各种方式联系涉事学校负责人均无回应。5日,记者从学校所在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拿到一份学校的书面回应。

  校方称,事件起因是一年级班级选举家委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家长自荐和他荐,集体酝酿表决选举的方式产生。校方表示采用选举的方式,是充分尊重家长意见,让家长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校方在书面回应中写道,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在自荐时努力展示自己,公布了个人信息,该班级其他家长看到信息进行截屏,发在了自己和朋友组建的群里进行讨论,经过散播产生现在这个状况。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竞选很民主,大家亮资历亮简历,拼热情表决心,由家长报名选举。但家委会不一定要高学历、社会精英,更多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心和热情。如此竞选或多或少沦为“拼爹拼妈”的秀场,是家长之间资源、关系、实力的比拼。

  “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关照”

  事实上,家委会竞选成为“名利秀”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有些学校的家委会甚至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说,老师遇到一些学生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有的甚至名额都在家委会里“消化”了。

  此外,有些学校的家委会成了学校本职工作在家长群里的延伸,家委会成员成了“第二任课老师”“助教”或“实习老师”,甚至是义工。此前某地一学校的家委会成员就被爆出在教室里看护晚自习。

  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当前学校的家委会大致可分为四类:“摆设家委会”“工具家委会”“变相联谊会”,以及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家委会,“但目前中小学家委会,前三者占了大多数。”

  武汉一所高中家委会成员刘女士坦言,自己是积极争取进入家委会的,班级QQ群、微信群都是自己组建的,后来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家委会会长。“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关照,我何苦加入家委会。”刘女士说,进入家委会不难,但要想把工作做好也不容易,为了孩子,很多家长比工作还卖命。

  崔先生是北京一所小学家委会会长。在他看来,现在家委会不少都成了为学校、为老师服务的组织,根本起不到监督学校、老师的作用,最多是对食堂提提意见,学校也不欢迎家长对课程、教材方面提意见。

  异化的家委会该如何回归本位

  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教育界人士认为,家委会的异化,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而这类不正常源于两个极端,一个是家校之间缺乏互动,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生活漠不关心,另一个则是家长过度关心。

  “异化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华中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授范先佐认为,家长们拼命挤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高看一眼,多些关照,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孩子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家长层次和家庭条件的比拼。

  北京史家小学德育主任李娟说,家委会应该是家长教师协会,家委会的组织要注意规范性,学校也要引导其发挥作用,而不应该成为帮老师做事、打扫卫生、收班费的“打杂会”。

  他们建议,家委会的组成比较适合代表制度,切忌成为学校的附庸和畸形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