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 6567|回复: 0

386

主题

115

回帖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97
发表于 2018-8-17 0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8bfc32883a4a1f0-d582202e24574711-2d4aadebf445118bc735babd6a04eda2.jpg

  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和依赖程度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使得我们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将来的公民必须具备适应未来生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协调各种资源,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为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和亚洲协会的全球教育中心今年发布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报告,指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学习力。
  数字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学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种新旧媒体给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它对个人和团体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也要求人们对信息处理和知识掌握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和感知力。在此背景下,学习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存储和传播的特征,在海量资源中“去伪存真”,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动力、改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学会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让技术为自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就业力。
  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今天的学生将来能够有效参与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事务,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可以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就业力,它也是所有人面向21世纪进行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人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事业心,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参与的全球经济事务中,能够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复杂情境和突发问题,使个人和团体都能从中受益,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生活的理解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徙与相互交流,这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客观上要求在相互交流中必须考虑对方的经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历史传统和身份认同,而是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文化,便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所以,当今的学生要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适应多元文化生活、促进国际理解也就成为当前和今后国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执行力。
  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关系到全人类福祉的发展规划,关系到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主和平等全球性议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伟业,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就是要树立全球关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对这类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打下基础,为全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它不仅要求学生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而且要具有为全人类谋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
  全球素养的提出,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在学校规划、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进行学校重设,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回答“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全球素养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学生能够创造一个新世界而提出了新的愿景和目标”。我们的学校应该在整体规划和课程设计上体现全球素养的要求,更新学校的目标愿景、育人文化、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教师成长和组织管理,并建构相应的指标体系,为培养和测评学生的全球素养提供保障。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学校的任务也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人才”,而是面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深化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经合组织指出,学生全球素养的培养对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和国家来说不可或缺。这种变化不仅需要相应的课程变革,更需要相应课堂教学的变革。这种“素养本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较之以前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把“素养本位”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这要求把传统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转变为“整体化、主题化、问题化和情境化”的教学,通过“结构性辩论、组织性讨论、热点问题探讨、合作性游戏、项目化学习和服务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球素养落到实处。
  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经合组织和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提出,全球素养是未来所有学生和公民都应该具有的,而且必须通过学校系统改革来实现。而研究表明,教师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校因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先决条件,教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改革能否成功。同时,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则应抓住机会、主动求变,围绕学生素养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既能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突破,又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全球素养的提出,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站在面向未来的角度,基于为未来负责的思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经合组织在其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也增加了对学生全球素养的考查。它不仅是对学生全球素养测评的有效工具,也是教育改革的有力杠杆;不仅能让各个国家和地区了解自身的情况,更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搜狐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