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菜肴包”成外卖终结者

[复制链接]
查看: 7354|回复: 0
hxx

523

主题

130

回帖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36
发表于 2018-8-12 1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80812153355.png

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据报道,几个外卖平台在成都的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用的都是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菜肴包大多保质期三个月到半年。外卖商家表示,使用菜肴包是门店增多后的标准化要求,“便于复制发展,产品安全也更加可控,且效率高”。

对外卖菜肴包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首先是质量,这些外卖菜肴包不是饭店而是工厂生产的,不知生产工厂的车间能不能达到“厨房标准”,有没有相关资质,会不会达到要求?如果这个问题不存在,那么这些菜肴包的保质期长到三个月到半年,这么长的保质期有没有经过论证?科学性何在、安全性何在?

倘若品质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焦点就是告知。有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并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也有律师认为,经营者使用复热包的行为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消费认知,不符合法律对经营商品进行完整、准确告知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围绕告知问题还存在不小争议,有关方面应该给出权威解释。

在法律出手之前,看来问题会陷入无解,但是,对于食品来说,法律之外还有伦理。就一般消费者而言,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点的外卖不是现炒现卖,而是来自菜肴加热。即便商家的不告知行为成功打到了法律擦边球,但也掩饰不了非道德的事实,出于基本的商业伦理,商家也应该主观告知。有人可能会说,在商言商,跟有些商家讲道德无异于对牛弹琴。可就是讲商业,这种行为也埋下了巨大隐患。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很多人都喜欢讲:打败你的不是对手, 颠覆你的不是同行。比如方便面的衰落,就习惯于归结到外卖业的兴起。不知外卖行业有没有想到,现在的“菜肴包”,其实正相当于昔日的方便面,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方便菜”,事实不是如此吗?通过工厂大量生产“菜肴包”,使用的时候再加热一下就行了。现在的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利用的是信息优势,随着媒体报道,信息不平等必然失去,消费者为什么不直接购买“方便菜”,而是通过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交“智商税”呢?外卖菜肴包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终结者。

能够瞒过消费者,“方便菜”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要其解决了质量问题,很可能会打开一个无远弗届的市场,如同现在的“方便面”一样,未来的“方便菜”也会进入千家万户,而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相对于“方便菜”,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的优势正在于由现炒现卖构造的味道和质量优势,即便这个优势只是想当然的,也是优势。自我要求,主动告知,也是为了保持行业特色,塑造行业优势。实在不能理解,不仅是外卖门店,就连外卖平台也没有看到潜在威胁,竟然拱手放弃自身优势。

从商业模式上讲,外卖菜肴包很可能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只要保证了食品安全,兼顾了营养美味,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发展风口期。在本质上,餐饮行业和外卖平台的目前优势,其实是建立在现炒现卖基础上的,放弃现炒现卖也就意味着放弃自身优势。菜肴包是块大石头,放任外卖菜肴包早晚会“搬起石头砸脚”,外卖行业难道不懂,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是为了自己明天美好?(中国网食品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