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话都说不清的小宝宝,高情商培养的关键在这里

[复制链接]
查看: 6035|回复: 0

490

主题

123

回帖

17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25
发表于 2018-8-7 1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类问题很多妈妈都很关心,我每隔几天都会收到咨询:
我家孩子也才1岁多,连话都说不清楚,如果孩子情绪崩溃的话,应该如何沟通,让孩子破涕为笑呢?
因为我们都没经验,所以手足无措,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知怎样判断是有效的,而且我们的对象还是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哭闹起来能持续半个钟,这些都增加了我们的心理压力。
但这些都并非无计可施的,在我们讨论如何和情绪崩溃、但又连话都说不清的宝宝沟通的时候,我们首先得了解我们讨论情绪管理时的本质和关键是什么。
情商培养不等于“破涕而笑”
没有哪个孩子没有经历过情绪崩溃的时刻,我昨天的文章《“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也说过,弟弟 Eric 的出生,成为哥哥Joshua 情绪失控的导火线,很多时候,他在我面前就是“一点就着”,大喊大叫,不停推搡等等。
那段时间,无论我用什么方法,花费多少时长,都不一定能完全奏效。
比如这一次可能拥抱是合适的,下一次可能就得听音乐才能缓和情绪,再下一次可能就得我和他像斗牛士一样互为对手,才能让孩子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
昨天我文章里没有分享的是,当我把孩子整个人扛回家的时候,我和他当时一个在沙发上哭,一个在门口趴着哭的情景,最后也不记得花了多长时间,我们都累了,才总算停止。
但即便如此,我们都需要提前了解,情商培养不等于“破涕而笑”。
我们对孩子提倡情绪管理,绝不是要让孩子一直忍着、憋着,或者不胡闹,不任性,如果带着希望“孩子永远都开开心心”想法,会让我们更难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情商。
当面对孩子的笑容,很多家长都会鼓励和表示赞赏,但一旦孩子情绪失控,哭泣生气的时候,我们更多时候就会以“结果”来做判断。
我们希望孩子立刻停止哭泣,我们也计较孩子花了多长时间停止哭泣,这些想法背后的出发点,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冲突,本能地想要逃避和拒绝冲突。
但是打造高情商孩子的重要时机,恰恰是在孩子情绪失控的当下,孩子在经历各种冲突,面对不同情绪之后,能够明白如何去自我调节、从容应对,这才是情商培养的核心。
情商培养的起点是搭建安全感
我们可以想象情绪就好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朋友,无论是负面情绪还是积极情绪。
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和“情绪朋友”相处,当我们孩子能力还比较弱、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肯定充满着彷徨、失措、迷茫;也很容易沦陷到负面情绪中,比如崩溃大哭、生气、黏人,这是每一个孩子情绪发展的必经之路,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培养是有很多调解工具卡的,比如上过我的情绪专题课的会员都知道,我们可以从几十个不同且有效的方法开始:
比如替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或者是拥抱、沟通、记录等,帮助孩子接纳和了解自己的感受,并学习如何调整自己情绪的做法。
△ 比如这张“情绪温度计”可以用来帮助孩子感受自己情绪的不同层次

心理学上很多应用都以一个整体的时间长短来看“量变与质变”,如果我们只盯着某一次的变化,比如这次使用了拥抱的工具卡,孩子只哭闹了20分钟,下一次工具卡没效了,孩子又哭闹了1个小时……这样做只会让我们陷入情商培养的困境。
情商培养的起点,是帮助孩子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本质上是帮助孩子搭建安全感的桥梁,让孩子明白:事情总是有办法解决的,糟糕的感觉是暂时的,而信任的家人一直都在旁边。
处在1~2岁的孩子,可能需要花上半年时间的不停反复,才能真正理解这份安全感的力量,;
处在2~3岁的孩子,他们得经历更复杂的自我与他人的情绪冲突,尝试如何把情绪培养内化;
处在3岁+的孩子,就需要尝试综合性地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和情绪管理能力结合在一起;
有很多孩子,可能需要花上3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地完成情绪管理的成长,每一步他们都需要有安全感这层地基才能支撑着走下去。
所以哪怕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反复,哪怕这些工具卡有时候奏效、有时候不奏效,并不会影响孩子在情绪支持的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体会。
孩子需要在父母每一次的“不离不弃”,和坚定的态度与接纳里,感受并信任这份情感的链接。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能被妈妈理解,自己能从妈妈这里得到安慰时,你会发现,如果以半年为判断标准,孩子的情绪调整状态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这便是孩子有效成长的证明。
孩子是从被理解中逐渐理解自我
我经常会提到“自我觉察力”,比如昨天的文章,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培养专题,单从情绪培养的角度来看,它指的是孩子能否主动理解和调节、掌控情绪。
在情绪调节的方法中,转移注意力一直是有争议性的方法。虽然它很好用,比如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们立刻给一个棒棒糖,或者看一下 iPad,孩子很大几率就不会哭闹了。
但是却有很多人反对他,我自己也不提倡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经常运用转移注意力,因为它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
试想一下,当用棒棒糖或者 iPad 让孩子停止哭闹后,我们会回过头来和孩子一起讨论当时的情绪状况吗?孩子又清楚地回忆起当时冲突吗?
转移注意力只关注结果,所以没有办法让孩子提高对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力,它本质上还是在逃避冲突,不希望孩子面对冲突,只是希望“事情快快结束就算了”。
坦白说,在孩子情商培养的过程中,不管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还是管理自己的能力,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
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凭空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引导”,一步步地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比如帮助孩子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自己的感受如何,希望其他人做点什么……
转移注意力,偶尔用用并不会影响孩子情绪培养的核心,但如果当你发现在面对孩子情绪崩溃的状况时,你唯一能用的、能想到的方法,只有转移注意力,那这就加剧了孩子情绪培养的难度。
连话都说不清楚的1~2岁的孩子,他们内心渴望的东西一点都不多,就是安全感和被理解。
只要我们每一次都做到这一点,半年后,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能看到;反之,如果我们只在意当下的冲突消解,表面上看是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是放任了孩子在情绪的漩涡中不停打转。
其实很多教养的价值,都是很慢的,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真正的适宜引导,一定不是结果唯一论,而是当我们关注好了每一个过程,结果一定不会太糟糕。
在情绪培养最早期,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孩子搭建安全感,用妥善的方法,引导孩子一点点感知自己内在的变化,需要我们始终“不放弃”。
就好像破晓之前的云层,一点点聚拢,然后一点点散开,在看到阳光的那一刻,所有的云层才会被光芒渲染,最终变成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景色。养育孩子就好像牵着一个蜗牛,它很慢,但最珍贵的,是我们一起共度的旅行的时光。
在教养中所有的“招术”都离不开背后的“心法”,我们用怎样的心态看待成长必经的坎坷,也是我们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这同样是我们育儿修行的必经之路。
来源/腾讯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