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过熊猫题材的摄影师不少 但能将滚滚拍得这么可爱的 雅竹真是很少见到 
捂脸杀有木有? 照片背后是一位美女摄影师 她叫阿米·维塔尔(Ami Vitale) 为著名自然杂志《国家地理》工作 
她拍摄过大量自然生态题材的摄影作品 也记录重要的新闻事件 许多新闻摄影大奖都曾被她收入囊中 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而这一次 她来到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用相机记录大熊猫野化培训的过程 本来是非常严肃的题材 却被阿米拍得妙趣横生 
请叫我“熊端庄” NO.1 大熊猫野化竟是如此有趣的事?! 对于生活在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熊猫来说 它们的野化培训 也许从出生起就开始了 
基地会采用“母兽带仔”的方式 选择已经配种并有野外生活经验的 雌性大熊猫 带着它们的幼仔 在半野化环境中生活 
它们将和所有野生大熊猫一样 经历风吹、日晒、雨淋 甚至,要在雪地里睡觉 这些,都让它们不再是“温室的花朵” 变得更加独立、坚强、有野性 
参与到熊猫野化培训的工作人员 也会对自己进行伪装 穿着“熊猫服”的饲养员有种莫名的喜感 
右下角有一只偷窥的胖达 伪装的目的是 避免熊猫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产生依赖 他们也是真的很拼啊 
为了做到仿真自然 除了熊猫饲养员 基地还准备了各种道具 例如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钱豹? 
这样的场景 一生能看到几次啊 
再严肃的话题 配上熊猫制服都会变得。。。咳咳 
当然,身为摄影师的阿米 也没资格嘲笑别人 
这组名为《大熊猫放归野外》的照片 获得了2017年荷赛奖 (新闻摄影顶级大赛) 自然类组照二等奖 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NO.2 趣味照片背后是心酸又励志的故事 妙趣横生的照片背后 却是许多人不辞辛劳 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的付出 要知道,野化中的大熊猫 比普通的圈养大熊猫更有野性 也更危险 
2016年,就有一位青年研究者韦华 意外被大熊猫攻击 一度命悬一线 他的双手严重肌肉萎缩 连行走都十分艰难 头上还留了道长长的疤 
韦华在练习自己喝水(图/新华社) 尽管受了如此严重的伤 韦华也没有就此留下心里阴影 而是盼望着尽快好起来 继续陪伴大熊猫们“回家” 既然选择了野化这条路 就要接受可能发生的意外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 
韦华和同事在工作(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基地的工作人员 要面临的问题可不止这一个 由于“野化培训场”面积较大 他们需要每天在深山树林中穿梭 靠无线信号寻找熊猫的踪迹 搜索记录大熊猫的行为方式 
只要上山与熊猫接触 他们就必须穿着厚重的“熊猫服” 并在身上涂上熊猫尿液 以保证熊猫“见不到人” 
饿了吃点冷鸡蛋和面包 渴了喝点溪水 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卧龙地区的地质状况也不太稳定 他们还需要提防可能的山体滑坡等灾害 
(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还好,他们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 自2010年开始野化培训以来 已有7只熊猫被放归自然 追踪监测发现有5只成活 且健康状况良好 其中最早放归的“淘淘” 已经在野外成功存活了6年 
这些都是傲人的成绩 但今后的道路还有很长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最终目的 是将所有圈养大熊猫都放归野外 从而壮大熊猫野生种群 让这个800万年的古老物种 继续健康地存续下去 
只要敢于去相信、去行动 雅竹认为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期待熊猫家族回归自然的那一天 
本文图片版权归Ami Vitale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