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近年来,由于政策利好、风投助力等原因,教育行业投资热度不减。仅2017年,就有多家内地民办教育集团在港上市,在美成功上市的达到4家:红黄蓝、博实乐、瑞思学科、四季教育。不仅如此,作为教育上市公司两大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已超2倍。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未来中美教育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在首届斯坦福中国教育论坛的炉边对话——教育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环节中,蓝象资本合伙人宁柏宇、创新工场包蓓蓓对话硅谷专注于教育+投资的Chian Gong(Reach Capital Principal),三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中、美教育市场虽然存在的差异,包括体量大小、产品迭代速度、教育文化、消费者行为等,但都表达了对教育科技应用的乐观,也期待打造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渠道、资源与经验得到共享。
蓝象资本宁柏宇:中国教育创业的新生态 宁柏宇在对话中首先分享了蓝象资本的投资方向,专注于教育升级、教育公平、教育生态三个领域,并提到中国的人口结构是个金字塔结构,其中教育升级,大约6 亿人口对于国际化教育有巨大的兴趣,对于教育创业者来说,将面临创新的教育新品类或是传统内容的品质升级,包括:在小学阶段引入丰富的课外课程,比如体能、音乐等。在中学阶段引入各类活动和国外交换机会等。 教育公平类产品尝试解决8亿人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包括如何提高学校教学产品和技术的使用体验,如何引入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和评测反馈机制,尤其在K12阶段。 蓝象还投资了一系列的教育生态类公司,比如教育媒体、人才培养与猎头平台,全方位支持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宁柏宇还提到中国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公立教育财政的投入分配并不合理且低效率,给了教育创业者很多发挥的空间。 最后,宁柏宇强调了蓝象在中国教育创业圈的强大人脉、渠道和优势,他热情地邀请所有斯坦福教育学院的学生都去中国创业,因为中国的教育市场对于新科技的应用非常地乐观与热情,家长、孩子、学校都非常期待和欢迎教育科技的发展。 创新工场包蓓蓓:从跨境投资看中美教育差异 包蓓蓓在中、美两国都有过教育投资经验,她认为中国和美国都面临优质老师资源紧缺的问题,但又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教育体系里,经常会出现老师因为个人假期、开会、学习等原因无法上课,而学生就因此没有人管,所以创新工场投资了一个教育公司,搭建一个替代老师的共享平台(就像uber for sub-teachers),专门解决这个问题,让学校老师们更容易找到替代老师。 比如在中国,优质的英文老师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创新工场关注线上老师培训、线上直播课、双师课堂等模式,让更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够通过更灵活的方式进入到中国的课堂与家庭。 包蓓蓓也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某种程度上辅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老师的部分工作也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批改作业、分数测评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老师减少重复性操作的负担,这样,老师就能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层面上。未来“人机协作”这一块肯定是值得教育创业者关注的,人要懂得如何和机器协作。 对于教育科技企业和团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更好地传达这些技术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价值,我们要考虑到老师已有的沉重教学负担,而不是把采用新科技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包蓓蓓还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提到了优质老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老师用心去做的服务、与学生建立的情感联系,这是机器取代不了的。 Reach Capital Chian Gong:教育信息化为主导的美国教育创业 Chian现在在硅谷专注于教育+投资的Reach Capital,主要看美国k-12领域的投资。她认为学校信息化是美国非常重要的创业与投资方向,原因是美国非常注重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注重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Chian相信科技一方面赋能教育者的人性化的部分,同时也帮助教育者减少机械化的工作的负担。以作业批改为例,这里面有大量人力、重复性的劳力工作,可能被科技替代,但是在批改中高质量的学习反馈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在替代老师重复性的劳力工作的同时,运用科学技术保留甚至增强高质量的学习反馈,真正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 Chian也提到了中、美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差异,比如从美国家庭的角度来说,大家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所以家长并不会在教育消费这块大量地投入,但家庭的投入和融入对延续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所以也有一些教育创业公司致力于为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类似netflix for children’s books。 搜狐教育·智见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智见介绍:有趣、有料、有价值的教育话题和见解,在这里你可以触达百余位知名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操方法,让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