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30元,最高获助30万元?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朋友圈靠谱吗?

[复制链接]
查看: 4893|回复: 0

34

主题

6

回帖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8-5-23 08: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深夜,猫友群里一位猫友说自己的太太刚因为癌症理赔了重大疾病保险,理赔很顺利,钱已经拿到了,但是他对于自己太太这种情况以后不能再买重疾险表示很愤慨,认为保险公司太苛刻了,然后建议大家以后都去投网络互助。
  之前一直都在跟大家说保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网络互助。先说结论,对于这位猫友力荐的网络互助,猫妹一直是持偏负面的看法的。
  01 保监会对网络互助坚决说No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很多网络互助平台用这八个字概率自己的运营模式——加入XX互助,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一起分摊;你需要帮助时,大家为你分摊,最高获助30万元。
  每人3元,健康时加入患癌最高可得30万元;预存30元,最高可获助30万元……网络互助的价格看起来也非常便宜(注意,只是看起来便宜)。
  其实,民间互助共济这种行为一直存在,但都是小范围、小群体的形式得以延续,只是如今被大规模的搬到了网上,网络互助平台宣传自己有百万会员,甚至很多人还拿网络互助和保险产品进行比较。
  在网络互助特别火的2016年,保监会(现在两会合并,更名为银保监会了)就约谈过某网络互助平台,年底还开展了对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的专项整治工作。
  保监会认为,为大量吸引会员,一些网络互助平台出现违规宣传和经营现象,甚至涉嫌变相或实际经营保险业务,以互助计划名义收取保险费并非法建立资金池。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保监会发的风险提示。
  此后,相继有一些网络互助平台关门,目前还“活着”的平台也都撤掉了“类保险”的宣传,并在页面上不太显眼的位置声明“互助计划不是保险”、“加入互助计划是单向的捐赠或捐助行为,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
  虽然那位猫友拿网络互助去PK重疾险,但讲真,网络互助计划和保险确实没法比。
  ▌先说监管
  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是要受银保监会的监督管理的,不只是日常运营,包括成立保险公司,都要排队审核,从资本金、股东、高管到企业运营。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不少大型企业都拿不到保险牌照。除此之外,即便被获准开业,各家保险公司也要在保监会的条条框框内经营,违规会被罚。而且消费者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直接向银保监会的消保局进行投诉。
  退一万步,即便某家保险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还有保险保障基金来“接盘”,确保风险得以化解。而这些,网络互助平台都没有,充其量部分平台会说自己是某某知名企业投资的,注意,只是风险投资罢了,一旦平台“跑路”,这些知名企业一样是受害者。
  ▌再说经营
  保险产品都是经过精算进行风险厘定的,费率也是根据风险计算得出的,拿重疾险来说,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出现风险的概率是不同的,因此保费也是不同的,而且重疾险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必须要经过核保,身体不好的人,比如猫友的妻子,癌症患者,是基本买不到健康险的。保险公司这样做,也是为了其他的投保人好,如果一个风险池子中有人明显的出险概率高,或者铁定出险,是不是对其他投保人不公平?(有人批评保险公司“嫌贫爱富”,有健康歧视,这就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再讨论)。
  在理赔时,保险公司也会审核是否存在骗赔的情况,不要小看这一点,整个行业的骗赔是非常可怕的。而目前的网络互助平台,没有成熟的精算体系,没有区别费率,没有入门门槛,没有责任准备金,没有偿付能力监管,没有沉淀资金监管,没有正规的核赔……你交的几块钱、几十块钱,只是可能获得一定金额的互助金,仅仅是可能而已。而且其他人出事,你就扣费,扣几次钱就没了,又要续费了,因此,费率也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02 网络互助也不等于相互保险
  有人问猫妹,不是说保险公司以前就是从互助演变来的吗?目前是有很多网络互助平台会大谈特谈互助计划的原理,引用国外相互保险的例子。确实,在全球保险市场,相互保险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现在国内也已经有“正规军”了,三家相互保险社已经开业了,猫妹也和这些公司做过交流,但!是!网络互助也根本不等于相互保险啊。
  ▌先来说说相互保险
  相互保险和股份制的公司不一样,没有股东,投保人就是公司的所有人,采取的是“会员共治”的模式,也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提供的产品能降低成本。像有一些商业保险不那么好保障的风险,比如高风险人群或者不固定的风险,在互助保险模式下,只要全体会员认可,定好规则,就可以运转了。
  “会员共治”模式是相互保险的核心之一,因为是自己出的钱,所以怎么保,赔不赔也是大家决定的事儿,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投保人的话语权。比如最近有家相互保险社的“赔审团”就“审”了一桩案子,一个1月26日血液检查异常,其中白细胞一项被标注为“危及”的患儿拿到检查结果当天加入了互助保险计划,2月8日就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最终多数“赔审员”选择了“不予理赔”,主要原因是已知晓病情但仍投保(可见,逆选择这件事情,不管是在哪都一样,必须要有专业的排查能力)。
  相互保险有非常明确的场景,比如同乡、同僚、同事等等,这样的群体会员具有共同的风险特质,有自己内部的较强相互约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来抵御道德风险。比如在某个乡村,大家乡里乡亲的,故意骗保很容易被识破,而且正常人也不会去这样做,因为成本很高,做了坏事很难混下去啊,而在网上,做坏事的成本非常低。
  因此,网络互助的问题还是在于缺乏监管,目前还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产品开发团队进行经营并防范风险。
  若干年前,猫妹的“猪队友”给同事捐了几次钱之后,发现公司发起了一个内部互助平台,大家随便捐钱,谁出事了就可以申请一些钱,觉得挺好也转了几百块钱加入了,结果一年不到,几十万互助款已经被掏空,只剩下几十块钱,公司给出的捐助流向显示五花八门,还有自己七大姑八大姨得病申请救助的,最后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
  猫妹给大家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很简单,网络互助不是保险,目前还不够成熟稳定,作为保险的补充,或者想行善事是可以的,但想长期加入作为自己完全倚靠的保障还是要仔细掂量掂量。另外网络互助也未必真的多省钱,市场上已经出来不少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也不是很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