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表扬与批评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且有效的?

[复制链接]
查看: 5893|回复: 0

306

主题

142

回帖

121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17
发表于 2018-5-10 0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白妈说
Hi,大家好,我是小白妈,育儿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表扬和鼓励不太好区分,比如:你做的真的很棒!你比妈妈做得好多了哦!太棒啦!下次肯定会更好!把“妈妈”换成“老婆”对老公同样适用,因为,男人不就是一个大孩子吗? 嘿嘿, 你要不要试一试?
“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震惊你!
配图:西班牙插画师 Nuria Tamarit 绘画作品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 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小白爱读书-ID:xiaobaizaidushu”)
新东方家庭教育推荐语:
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让我们忍不住夸赞。不过赞美孩子也有大学问,研究表明,总是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取而代之,我们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做事的过程,或是思路等等。让我们用有效的称赞,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你这样表扬孩子,实际上是在伤害他
原创作者|杨小阳
本文由“新东方家庭教育 ”推荐,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写下这个话题,相信有些家长会不由自主撇撇嘴:这还要你来教?表扬多简单啊,不就是你真聪明,你好棒吗!至于批评嘛,那简直就是我的拿手好戏,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你干的好事!你看人家小胖,比你强多了!
以上是表扬与批评的经典句型。
在与儿子的相处过程中,情绪激动时,我也会用到经典句型——尽管我很清楚,这样的批评与表扬对孩子来说,毫无益处,甚至会引发冲突、反抗、自卑、怨恨,但依然会忍不住这样说。
关键是,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怎样的表扬与批评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且有效的。
尤其是表扬。表扬孩子难道还有错吗?
是的,不恰当的表扬也是错。(唉......当妈真难,我可以辞职么......)
有一天,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赞扬是一种评价,而评价会让人不舒服。
此言深得我心。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小到大,我是如此地不喜欢被人评价,哪怕是好的评价,比如,聪明、人好。
什么叫聪明?什么是人好?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
而且,每个人都有聪明和愚钝的时候,也都有好和不好的瞬间,这本身就是一个伪标签。
现在,我当然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但是,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与看法。
尤其是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会引起我很大的情绪反应。
也正因如此,在与年幼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试着学会一种新的能够给孩子带来帮助和增进感情的表扬和批评的方式,而不是引发冲突与破坏感情的方式。
那么,在面对孩子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与孩子实现真正的沟通,而不是被“好心当做驴肝肺”。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给出了新称赞方法的座右铭:
描述,不要评价。要对待事件——不要赞扬品性。描述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性格;对成绩进行客观现实的描述,不要美化人。
1、孩子今天心血来潮,把沙发上放了三天的衣服洗了。
父母:你真勤快。(赞扬品性)
可能的推论:如果我真的勤快,就不会把衣服放三天才洗了。(无益的赞扬)
父母:你今天把衣服洗了,沙发看起来清爽多了。谢谢你。
可能的推论:我能够提供帮助,我的付出父母都看得到。
2、孩子考试得了全班第三名。
父母:你真聪明,考得真不错。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第一。(评价性格,提出要求)
可能的推论:考第三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让我考第一。大人真不知足。(无益的赞扬)
父母:你考了全班第三,看得出来,你这段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真为你骄傲。
可能的推论:我的努力得到了欣赏,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3、孩子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
父母:哇,你真了不起。(美化孩子)
可能的推论:这也太夸张了吧,一点诚意没有。(无益的赞扬)
父母:我喜欢你的房间这样布置,看上去整洁又美观。
可能的推论:我很能干哦。
海姆•G•吉诺特说,评价人品和性格的赞扬,是令人不快的,不安全的。描述努力、成就和感受的赞扬,则是有益的、安全的。我们描述性的称赞,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推论,构建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从我们的话中,孩子会得出结论:“我受人喜欢。我被人欣赏。我受人尊敬。我很能干。”
他会默默地一再对自己重复这些结论。
这种内心默默的重复,会极大地决定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看法。
父母希望通过赞扬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有时候却很困惑,为什么赞扬反而削弱了孩子好的行为?
如果你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习惯性地说:“你总是那么聪明!”“你总是那么厉害”“你好棒!”或许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为慢慢地孩子会发现,自己并不总是那么聪明。
当然也并不总是那么厉害,甚至,有时候,会很愚笨。
这会让他怀疑自己,也会让他怀疑父母。
批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拿手好戏,我们常常美其名曰:批评是为你好,批评是为了使你进步,批评是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给批评披上了一层“都是为你好”的外衣,甚至忘记了批评是为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睁开眼睛看一看,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在我们的持续批评下,孩子并没有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我们的批评包含了太多个人情绪,如贬低、羞辱、愤怒、攻击。
海姆•G•吉诺特说,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它绝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而无益的批评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些脱口而出的侮辱人的话。这种过去的遗产是我们不需要的负担。
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不带挖苦和嘲笑的沟通方式。不要攻击人格,不要批评性格,要处理眼前的状况。
4、孩子不小心把颜料撒得满地都是,父母非常生气。
母亲:我跟你说了多少次,拿颜料时要小心一点!你老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攻击人格)
可能的推论: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总是把事情搞砸。(无益的批评)
母亲:颜料撒了,拿拖把来,等下干了就不好擦了。
可能的推论:妈妈没有责备我,我下次要小心一点。(擦地,补救)
5、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父母非常失望。
父亲:就你现在的成绩,以后只能去工地上搬砖头!说不准搬砖头都没人要,现在搬砖头还要有文化呢。(贬低加羞辱)
可能的推论:难怪你现在只能当个保安,还不是当年没好好学习。自己学不好,凭什么要求我?(无益的批评)
父亲:数学没考及格,你心里肯定很难受吧。你看需不需要请一个老师给你辅导一下?
可能的推论:爸爸愿意花钱让我补习,看来我要好好学习了。爸爸挣钱不容易。(好好学习)
6、孩子偷偷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被老师没收,老师电话通知家长。
母亲:早就跟你说过了,不能带手机到学校,你就是不听!学习没搞好,还好意思玩手机?
父亲:他一直就是这样,大人说话从来不听!学习不行,玩手机还挺能哈。(讽刺挖苦贴标签)
可能的推论:在你们眼里,我怎么做都不行,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无益的批评)
母亲:手机带到学校被老师没收了,你心里肯定很难过吧?
父亲:老师说,学校有规定,不能带手机到学校。如果实在想玩,周末在家可以玩一会。
可能的推论:我把手机带到学校是违反规定的。爸爸妈妈没有责怪我,允许我周末玩会手机,我要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遵守学校规定)
托尔斯泰说:
一种最广为流传的错误说法,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确定的特点:这个人善良、残忍、聪明、愚蠢、精力充沛、冷漠,等等。然而,人们不是这样的......人就像一条河......每条河都会这里窄一点,那里水流快一点,这里慢一点,那里宽一点,有时清,有时凉,有时浑,有时热。
人也是如此。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特点,有时会呈现出这个特点,有时会呈现出另外一个特点,人经常会变得不像自己,而同时他仍然是他自己。
当父母对孩子的人格或性格进行批评的时候,会激发孩子极大的逆反心理,引发孩子对自己的否定和愤怒,或者是对父母的攻击与仇恨。
这样的批评既起不到短期的教育作用,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以及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打击。
养育孩子,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体会阅读,学会看见,为了妈妈,为了孩子,温暖陪伴,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