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佛山家协组织了一次横跨多个行业的参观考察活动,这也是佛山家具人首次集体走进美的集团、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银一百铝业有限公司等家电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学习他们的管理体系和品牌理念。 佛山家具行业此次跨行业“取经”,从参与的积极性就已充分的表现出,众多的家具企业并不满于现状,他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家具行业的冠军企业,更要学习自己身边的顺德家电、建材业。众所周知,美的从当年的顺德家电界师弟到今天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千亿元级的领袖品牌,并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跨越着松下、GE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年代却造就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名牌。 事实上,家电、家具一直是顺德的两张“名片”,几乎同时发育,曾几何时,顺德的“两家一花”齐名国内外,而如今,顺德家具品牌力量已不再突出。就顺德本土而言,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均与顺德家具企业失之交臂。而反观顺德的家电企业,各种品牌的头衔不绝于耳;而顺德之外,与后起的深圳、东莞家具相比也逊色不少,整个广东家具业相对于四川、浙江的后起产区均出现落后态势,甚至后发的顾家工艺、全友,已跨入了30亿销售规模的第一阵营。 基于此,佛山家协不断反思这个产业之痛,由此也激发了重振产业雄风的勇气,走出了跨业“取经”之路,以期寻求出品牌发展的真谛。在业内我们为之击掌叫好。走出这一步其实并不难,因为榜样就在隔邻;可是,走出这一步却极不容易,我们姑且称之为“历史的一步”,因为像这样大规模的跨业学习,在中国家具界或可能尚属先例。笔者只是婉惜,为何这一举手投足的一步,十年来迟迟未有迈开。 假想佛山家具业的“跨业之旅”发生在10年前,也许今天,中国家具业第一个冲入10亿阵营的企业就在顺德产生,而顺德家具业不至于在“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光荣榜上录得个“O的尴尬”局面。 虽说,家具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却不乏现代化管理的输入。家具、家电虽归属两个不同的行业,但至少各自在对品牌、对质量、对技术、对管理的意识上一定是相同的。在笔者看来,排除地方政策、行业决策等因素外,其实顺德家具企业最缺乏的就是一个做品牌的决心和企业家气质。 其实,品牌意识的普遍集体缺失是中国家具业公认的事实。当别人在卖品牌、卖设计、卖产品附加值的时候,我们的家具企业却还在为卖原材料、找廉价劳动力、钻“富民政策”的空子而四处奔波。似乎,绝大多数家具老板们还对品牌传播采取一种淡然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品牌效应影响有限,投钱去做不能立竿见影的宣传,还不如模仿几款畅销的款式去市场上卖实在,毕竟,《基业长青》那名著才是前几年的作品呢,有多少家具人读过钻过呢? “务实,闷头赚大钱”是外界对顺德家具老板的一个形象评价。这可以理解为:“顺德家具人老老实实地做生意,不张扬。”但其实在今天,看看敢于公开叫出销售规模达到40亿的全友、50亿的顾家工艺(我们姑且莫探求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务实”这个词或者会被解读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大部分家企的“务实”便成就了今天的全友、顾家。 更令政府、策划界暗恨的是,许多家具老板们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耕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悠然自得、沾沾自喜。在笔者看来,今日是品牌竞争而不是“勇气经济”的年代,金融海啸已然成为了市场的“试金石”,安于现状的家企若然再无法激发出勇往直前的魄力,思想囿于保守、不求创新突破,可以大胆的预言,他们将终难走出守旧的“囚笼”,品牌之路将难于登天,基业长青终究只是空谈。 同饮西江水的顺德人,我们看美的、格兰仕、万和等一批家电品牌企业,在发展初期,与顺德家具人一样是原始化的作坊式生产,但顺德家电人凭着一股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不断的学习与攀登,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骄傲。当美的的销售额从几亿、到几百亿、再到如今的过千亿之时,同期一起发育成长的顺德家具业却还在千万到亿元之间徘徊,可悲可哀!这不得不让家具人反思,然后阔步迈出急起直追的大步。 思想决定高度。30年过去了,顺德家具业内春潮暗涌。想做行业老二,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盯着行业老大怎做足已;但要想做行业冠军,就必须“东张西望”四处“取经”。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此次家具界跨业“取经之旅”的一小步,正是其产业中兴的一大步,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走着瞧:学步后的顺德家具业或将可以跑起来,然后实现腾飞;谁也说不准,中国家具的第一个百亿堡垒或者就是从这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