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增强。基层治理的实践表面,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面”抓实了,把基层治理的“基本盘”托住了,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依靠和基础。 [抓创新、促善治] 基层安则天下治。我区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把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的“责任清单”“成效清单”。 大中街道建西社区流动人口多、小区人员复杂、楼宇院落参差不齐。为此,该社区设立3个网格党支部1个小区党支部,划分7个红色网格,建立18个红色楼栋,社区87名居民党员全部参与红网微格管理。对部分小区的闲置门卫房、物业用房进行改造,先后建成7处小区党群议事点。成立“红色物业”盐城润河物业党支部,推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党总支同向发力,走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满意度为落脚点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据了解,我区现已创成“红色物业”省级示范点3家,市级示范点7家,在凝聚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合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西社区积极创新探索“物业+社区+养老”的模式,成功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4年为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上门送餐、助医、家政等服务227人次。同时,以各项民生实事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立足社区实际,打造社区经济就业点,设立建西社区“暖心手工坊”,让60多名全职妇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主动与17家驻区单位对接联系,成立了社区大党委,建立“N+1、1+N”联动模式,为社区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渠道和选择,让更多居民实现了“有事干、有钱赚”发展愿景。 草庙镇圩东村积极试行“时间银行”“工分制”兑换,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不断高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中街道恒北村的民主协商“八议”工作法,进一步畅通了民意反映渠道,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丰华街道海棠社区以“114”工作法为抓手,进一步创新社区服务手段,打通基层社区治理“最后一米”,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我区通过“多元参与、创新治理”理念,将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 [听民意、解民忧] 推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一站六点”(“红色服务站”“村居好人榜”“小院议事会”“小巷普法角”“邻里义工队”“后街小舞台”“服务‘云小二’”)服务场景建设,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有效提升社区服务和治理质效,以精细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我们村区域面积大,人口多,204国道贯穿村内。以前村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骑车不戴头盔、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行为屡禁不止。”刘庄镇友谊村党总支书记徐艳表示,“这两年,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热心村民在路边维持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每个月把参与志愿活动的村民登在‘好人榜’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我们的队伍,交通事故也减少了。” “议”出居民心声,“议”出解决办法。为了让每个声音都能够清晰地被听到、每条建议都可以切实地得到重视,我区充分利用居民楼下、休闲广场等“房前屋后”区域,举办“小院议事会”,聚焦居民关心问题,社区工作者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协调,让居民成为议事协商的主角,参与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小院议事会’召开没几天,小区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明亮的路灯照得我们心里暖暖的。”谈起小区最近的变化,家住大中街道建西社区的居民说。该社区配套设施老化严重,路灯损坏等是常见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社区召开“小院议事会”,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网格员代表、施工方代表等相关利益方就路灯安装位置、产生费用等进行协商,让居民从提问题的“旁观者”转变为建设性意见的“提出者”、矛盾纠纷的“解决者”。 [惠民生、聚民心] 我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多渠道链接各类资源,用优质暖心服务答好“民生实事卷”,实现社区治理模式升维和服务质效升级。 我区结合城乡社区“邻里义工队”建设,通过“大丰融媒”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服务需求清单、倡议书,召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工作,以本镇(街道)、本村(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为主体,以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为骨干和补充,指导268个村(社区)成立“邻里义工队”,吸纳助餐、助医、助洁等各类志愿者近2000名,实现“邻里义工队”与现有志愿服务体系、与基层日常工作、与社会现实需求的有机结合。 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建成并实质化运营镇级社工站,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大丰经济开发区长安社工站入选全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广泛动员党员律师、党员医生、党员教师等对象,组织有维修、缝补、理发、曲艺等一技之长的居民,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爱心送餐”“银龄课堂”“心理疏导”等活动,切实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2024年,组织开展了“向祖国献礼,大丰社工和志愿者在行动”“丰韵颐养·银龄陪件”“你逐梦,我护航”“保护母亲河”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超1.2万人次,惠及人民群众7万余人次。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我区将继续创新基层治理形式,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擦亮基层治理底色,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