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路径,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效能。该街道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治理末梢,构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全街道21个村、29个社区划分成246个综合网格、797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建成街道为民服务中心1个、村(社区)服务站46个,整合民政、司法、综治等部门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提高群众满意度。 强化多元共治,提升治理质效。该街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治”,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培育“老兵调解室”、聂坤雷个人调解室、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等品牌,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专业的调解服务。积极推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建立“村民议事室”等平台,通过议事平台收集意见、建议,推动帮扶就业、人居环境治理、庭院经济发展等民生项目落地。 推行治理创新,促进民生改善。矛盾化解更高效。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的“铁脚板”作用进一步发挥,他们利用熟悉小区、楼栋、单元的优势,对网格内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梳理,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去年以来,街道网格中心受理流转、处置事件1万多件,办结率99.8%。服务供给更精准。大力实施城区养老综合体、物业养老驿站等老龄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好村、社区长者食堂,加快推进助餐小院建设。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网格化社会治理与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相融合,制定政策咨询、文化服务、一老一小等“服务清单”,通过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入户走访、协商议事等方式全面征集群众“微心愿”和急难愁盼问题,认真进行汇总疏理,按照轻重缓急,明确责任主体,推动问题落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