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戴盔平安”筑防线 柔性劝导护出行

[复制链接]
查看: 4444|回复: 0

1050

主题

11

回帖

354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547
发表于 昨天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盐城

“同志您好,请靠边停一下!”早高峰的市区主干道路口车流如织,区公安交警大队城区一中队一级警长曹胜飞拦下一位未佩戴头盔的电动车骑行者。没有开罚单,曹胜飞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对方走向路边的“交通安全劝导点”:“安全第一!万一有点磕碰,头盔就是保命的盾牌。请您接受安全教育,签份安全承诺书,下次记得戴好再出发。”劝导点内,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未戴头盔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故警示片,几名同样被劝导的市民神情凝重地观看、签字。

这看似寻常的路口一幕,正是我区常态长效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跃升的生动注脚。从“罚”到“劝”,从“要我戴”到“我要戴”,一场以柔性劝导浸润人心的“戴盔平安”行动,正悄然重塑着城市的安全肌理与文明底色。


劝导点里的震撼教育:头盔是“保命盾牌”非负担


“大家请看这个案例,事故就发生在我们辖区!”在劝导点前,执勤民警手持事故案例展板,手指着触目惊心的现场图对驻足市民讲解:“电动车骑手摔倒时,没戴头盔的,头部直接撞击地面,后果不堪设想……而戴了头盔的,有效保护了头部安全。这‘小头盔’和‘大安全’的联系,一目了然!”面对部分市民“戴头盔麻烦”“怕影响发型”的想法,民警们化身耐心科普员,现场一名被拦下的年轻女性摸了摸头发面露犹豫,曹胜飞立即拿起一个头盔示范:“您看,其实佩戴很简单,调节好卡扣,系紧带子——关键时刻,它就是您最可靠的‘生命盾牌’!”交警熟练的动作和恳切的话语,令市民放下抵触,在指导下尝试正确佩戴。


柔性之力浸润人心:文明习惯在“微劝导”中养成


“我们的目的不是处罚,是守护每一位市民的安全。”交警大队城区一中队副队长顾云峰道出了行动内核。变处罚为劝导,化强制为自觉——交警以持续不断的“微劝导”促成市民安全意识的“大提升”。

这种“柔性之力”从繁忙路口延伸至社区深处。交警们带着展板和头盔走进社区,一句句“安全骑行,头盔必不可少”的叮咛,一次次正确佩戴的亲手示范,将生硬的规定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关怀。路口劝导点则成为“文明微课堂”,一份份安全承诺书,承载的是个人对安全的重视和对文明的承诺。数据显示,自行动开展以来,市民头盔佩戴率实现跨越式增长,一道流动的“安全白”风景线渐成常态。

“看到大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佩戴,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这就是我们行动最大的意义。”顾云峰感慨。市民王先生在经历劝导并观看警示片后坦言:“以前总觉得麻烦,现在才真正明白,戴头盔不是为交警,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记者感言:

安全防线亦是文明风景线


“戴盔平安”行动不仅系紧了市民出行的“生命带”,更编织着城市文明的经纬。它摒弃了简单的一罚了之,以教育、引导、服务为抓手,体现了城市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深刻转变。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规范的示范、每一份自愿签署的承诺书,都是文明因子在个体心中的播种与萌芽。

文明的高度,往往由这些关乎生命安全的基本底线所标定。佩戴头盔从法规要求内化为市民的自觉选择,正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向“城市文明”常态长效升华的鲜活例证。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规则意识、生命关怀与集体责任感的提升,是城市文明进程中坚实而温暖的一步。大丰交警“戴盔平安”行动没有雷霆万钧的声势,却如滴水穿石,以日日不辍的耐心与智慧,在街头巷尾筑起一道关乎生命的文明防线。我区将持续在重点路口深化“教育劝导+依法整治”模式,让这抹守护生命的“安全白”,成为城市文明最动人的底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