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lm 发表于 2018-10-9 09:58:38

百年来,清华为何都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之际,都有类似的话题被提出,虽然现在我们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了。现在问题又来了,清华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赢在高三:我认为,这既是清华大学的问题,又不是清华大学的问题。说是清华大学的问题,是因为清华大学囊括了中国大多数高考状元,培养不出来世界顶级研究者,确实又不可推卸的责任。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65982edc46004a288f3abdd3fc5a6447.jpeg说不是清华大学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清华大学造成的,也不能指望只有清华大学来解决:第一、如果严重偏科,你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中国高考,考出来的全才,考试各科必须达到顶尖水平,才能成为状元,才能考入清华,这就让学生不会出现在某一领域特别突出的的问题,所以,即便进入大学,也不是偏才怪才,在短短的大学时光里,也不会又多大的成就。第二、在中国,从政和赚钱,永远是多数学生的目标,也会给他们带来很高的社会地位,这和进行科研,是两码事,清华大学也不例外。从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情况看,绝大多数进入了企业,高达66.8%,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22.6%;党政机关比例为10.4%。而科研单位只有9.4%。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efa97d09e1564fe2b007c967e7ae257d.jpeg进入企业的学生,选择的都是一些“有钱”的大企业,这显然也不利于进行科研研究,即便是芯片这种研究,也很难突破。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a25f321658b243cf9b3f195a29647b47.jpeg第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清华大学实际上成为了国外名牌大学的“预科班”了。从2017年毕业生去向可以看出,清华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81.9%,而选择留学的本科生占本科毕业人数28.2%,这部分学生,可能是清华大学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学成后会回国从事科研吗?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b094f7d0ed824398be8dd33c2361cf89.jpeg当然,现在清华大学也在改变,比如在自主招生方面进行比较大的优惠,对于一些科研能力突出的高中生,直接降至一本线录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如果坚持做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也能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编辑:昨天看到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郭于华老师的一篇旧文,《培养“精明人”的社会》,同钱理群老师多年前所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异曲同工,说的都是同一个症结所在。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2ccd4e72a0d0479eb1ef925a3062e786.jpeg应该说明的是,诺贝尔奖并不是评判一个科研成果,或一部文学作品价值的根本,诺奖只是在目前状况下较有权威性的一个评奖,特别是物理,生物领域的评奖基本可以看到一个获奖者所做成果的社会贡献。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唯诺奖马首是瞻。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大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也基本反应了三国科研的领先地位。而大陆地区仅有北京大学毕业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却无一人获得,也是令人深省,当然北大也好不到哪儿去。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8/b6e7e4f65c9b4d6eb9a5320fcede6d9b.jpeg根本原因就是钱理群老师所讲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资中筠老师讲的清华北大正在摧毁人才,以及郭于华老师所讲社会正在培养精明人。这些与基础科研所要求的纯粹精神背道而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来,清华为何都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