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那家叫做曼丽翠的青旅

[复制链接]
查看: 6871|回复: 1
hxx

523

主题

130

回帖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36
发表于 2017-10-11 14: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让我在住过的所有青旅中,选择一家我最喜欢的,那一定是曼丽翠。

如果说,时间可以倒退回到四年前,我还是会再次选择曼丽翠,去那里工作,去那里生活。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那么肯定的有了想开客栈的想法,那也是曼丽翠。

这家曾经开在西南边陲小镇西双版纳景洪的YHA国际青年旅舍。



(曼丽翠前台)

第一次知道YHA青旅,是在中国自助游那本厚厚的旅游指南上,毕竟大学四年的目标是游遍全中国,于是捧着那本书看完了中国34个省所有的旅游景点,里面很多的住宿推荐都是写着YHA青年旅舍,也是第一次知道了YHA青年旅舍这个组织的存在。

当时在YHA的介绍里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青年旅舍奉行的理念是:“通过旅舍服务,鼓励世界各国青少年,尤其是那些条件有限的青年人,认识及关心大自然,发掘和欣赏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价值,并提倡在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宗教、性别、阶级和政见的旅舍活动中促进世界青年间的相互了解,进而促进世界和平。”



(曼丽翠五楼过道的壁画)

我当时所理解的青旅文化,就是环保,文化交流,走进大自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大学期间所有的旅游也都是选择的YHA国际青旅,在2010年青旅还没被推到这么大众平台前下,那些早期的青旅,每一家都是很有自己的理念和情怀的。

我住的第一家YHA青旅在是香港-香港白普理赛马会青年旅舍,95元一晚的床位,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盘上是我能找到最实惠的住宿。员工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很长辈的爷爷,房间和公共区域面积都很大,环境也都很干净,厨房和洗衣机都是免费自助使用,熄灯环保用电关门等条款都写的很清楚。工作人员只在9点-17点上班,其余时间都是你自己自助。当时除了我是独自去旅行之外,住的其他人大多都是香港人,全是周末来大美督附近徒步垂钓或露营聚会的,晚上回旅舍时一群人很热闹的在组织活动,但到了22点熄灯时间都很有sense的依次整理完所有垃圾熄灯关门。第一次入住青旅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觉得每个人都在秉承环保和节约的理念,很有素养。



(2010年 香港白普理青年旅舍)

之后无数次的长途旅行,重庆,宁夏,青海,乌鲁木齐,哈尔滨,呼伦贝尔....也都是全部入住的国际青年旅舍,除了某些硬件上真的不太好的,整体的氛围和情怀我还是相当喜欢的。

13年时,我开始在青旅工作,工作的第一家是丽江在路上国际青年旅舍。在丽江古城北门,很丽江风格的一个小院子,青旅的规模不大不小,似乎80几个床位,20几间房,刚去的时候管理上倒不是特别的严格,但员工配备的倒是很全,一个店长四个前台两个杂工两个厨师,固定的早班晚班,需要穿工服。包吃包住,早中晚厨师做饭,每天就在丽江古城悠悠荡荡,上会儿班,学会儿手鼓,晒晒太阳,和客人聊聊天,晚上时大厅里每天都在放电影,偶尔组织员工活动,也算是有趣的,在丽江,认识了雪姐,小鹏,鑫鑫,李军..但后来因为换了经理,管理制度严的不得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这也罚钱,那也罚钱,便提早的辞了职结束了丽江的青旅生活。这样看来,如何在管理上和青旅原有的氛围里取得一个平衡好像就是一个需要思量的问题了。





(13年8月 丽江在路上国际青年旅舍)

然后,遇见了曼丽翠。

那时,我找工作都是在YHA的蓝三角论坛里,有需要招聘的青旅都会在里面发帖,我都会打开看看,再选择我喜欢的城市和能够接受的工作内容再去发简历,很巧的看见曼丽翠的招聘贴,我发了邮件,老罗回了邮件,好了,那就去吧。

(想起有些人问过我,是在哪里找的工作呢?为什么可以半年一换工作呢,青旅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所以基本上一直都是在招聘的状态。如果你也想在青旅工作,可以在蓝三角论坛和豆瓣里招聘贴里看,选择你喜欢的想去生活一段时间的地方,再看看你能不能接受那个薪资和工作内容,再投简历或者打电话过去就好了,基本上都会有回复的)

13年的11月我从丽江飞到了西双版纳,掌柜老罗开着他的Jeep来机场接的我,很是亲切,这样我初来乍到,在成排的热带棕榈树下和澜沧江的微风里就开始了在版纳的新生活。



(院子里的小椅子)

曼丽翠可以说很小,一栋5层楼的房子,一楼是前台,二楼到五楼是房间,一共才20个床位,15间房,店长春哥住了一间,我们员工住了一间,等于13间房,20个床位,所以我们一直都非常的轻松,即使是像国庆呀春节呀泼水节这种一定满房的日子,我们也不繁忙,和西双版纳的节奏一样,我们在曼丽翠慢慢的慢慢的生活。



(曼丽翠院子的木秋千)

曼丽翠有一个小小的小院子,种着花花草草,植物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院子里有一个木秋千,破是破了些,但我们每天都坐在上面看着书荡来荡去的,秋千上长着一株三角梅,茂盛极了好看极了,每天都会洒落下无数的花瓣,眼光下,鲜艳的红色隐称着绿油油的小院,我觉得好看极了。



(和米拉拉在院子做手工包拿到夜市去卖)

每层楼都画着满满的壁画而过道里则写满了留言,我喜欢前台的那幅壁画,像极了版纳的色彩,而每次来的客人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每层楼的墙壁上看来过的游客写的攻略,逃票攻略永远是最受欢迎的。曼丽翠很小,所以其实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就更少了,员工构成也小,店长春哥和她媳妇阿红她儿子小小春,前台慧慧-我,前台-米拉,and阿姨。老罗用的而是非常传统的做账方法和,纸质的手写版,前面一页是房态,后面一页是账目,简单极了朴实极了,也没有现在那么多七七八八的网站,什么OTA啊,入住转化率啊,曝光量啊,点评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些个词,我们每天就是简单的原始又淳朴的,早上起来吃个早餐,扫扫院子,收拾收拾前台,和每位客人友好的问个早安,聊会儿天,接个电话,看个剧,给花浇浇水,画个画,打打鼓,练练琴,简单极了。下了班,大多数去逛夜市了,去澜沧江边吹风散步去了,去看日落去了,小日子过得快舒服惬意乐极了。





(曼丽翠上班时画画或打鼓的慧慧)

那你会问我,为什么会喜欢曼丽翠?只是因为它轻松而简单吗?

不是,我喜欢曼丽翠,或者说曼丽翠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是因为

那时的我在19岁的年纪,对人生或者说对自己其实是没什么太明确的认知的,我是很迷茫的,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在曼丽翠遇到的人事物和那些经历帮助我竖立了现在的三观。



(从德国骑行穿越亚欧大陆来的情侣)

老罗是一个很爱茶又很有想法的掌柜,总在晚上,拉着客人喝着普洱聊天,也会顺带捎上一个我。很多时候在我说我我对人生迷茫的时候,老罗会开导我,或者以他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一些道理,很多客人恐怕也感慨良多,老罗说:觉得吃螃蟹和青菜是一样的,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了,老罗说:人只要做自己开心的事就行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大道理,所以在曼丽翠的那些日子里,因为这些影响,我放下了很多自己的物质欲,渐渐的分的清楚什么是必需品和不必需品,简化了对生活的很多需求,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很好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青旅有一个公共区域能让大家去交流去聊天是很重要的,在不经意的旅途中,因为这些你在青旅中遇见的人,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很多想法,这是很重要的。



(2014.04.15 泼水节当天的小合影)

再一点,来说。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真是淳朴极了,我总是容易被感动,

不管是何时出门 去往何地 都会被版纳的人文打动

巷口卖菜的傣族老奶奶 卖竹筒饭的大姐

对面沙县小吃的爷爷

巷口左转早上7点至9点卖糯米饭的傣族阿姨

巷子里小孩放学时卖芭拉达的小摊

耶德那的帕露达 啰啰冰屋的芋圆

孔雀湖到了夏天了就会喷水的树

育幼院的广场上掉下的椰子

澜沧江大桥可爱的音乐和喷泉表演

老桥五颜六色的灯 徐徐流淌的瀑布

告庄的日落和风吹过铃铛的声音

板根谷原始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布朗山乡里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

不会说汉化的拉祜族奶奶

腼腆的笑着看着我镜头的哈尼族小孩

一辈子在山里出生长大死去的老人

朴实的寨子里造纸的傣族阿姨

南糯山的樱花和蔚蓝的天空

……..太多 太多

不是我能用言语形容的

即使用言语也形容不出的

当地人的淳朴 少数民族的热情

就算是只在曼丽翠的院子里呆坐着

在四楼的阳台晒着太阳

甚至只在房间的窗边靠着

我都觉得照射进来的阳光是甜的



(老罗的带有YHA标志的JEEP车)

因为在版纳生活的淳朴,所以我每天也都是洋溢着笑容的,很真诚的坦诚的在面对着每一位客人,也因为在曼丽翠很多人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觉得青旅的交流和服务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很怕住到一家青旅的时候,前台板着脸,或者说不爱搭理人,这样真的会让我对那家青旅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果一家青旅只剩下机械式的给客人办入住退房,那也就失去了青旅的意义了吧。

(泼水节全副武装的慧慧)



所以,也可能真是因为这份淳朴和曼丽翠的简单,让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依然如初的喜欢着曼丽翠,我觉得那是我见过的最简单幸福而温馨的青旅,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怀抱着那样的初心去经营青旅,我想一定会让现在对青旅文化有兴趣的人住到更有意思的青旅吧。

所以呀,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秉承初心做简单而淳朴的青旅,在传递一些理念和一些想法的青旅,有趣的同时又有温度的青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178

回帖

137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76
发表于 2017-10-11 14: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 自由 安宁 还有 洁净 这是我要的生命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这是我所理解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