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也让一些朋友表示感慨,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当然,也让一些朋友误会,认为我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者。实际上,我只是普通的教育人,因为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接触各种各样的家庭,由此推测和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而且,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只能站在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对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提醒和解读。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其特点,所以,也无法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在教育领域,有一句话被奉为圭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向大家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每个家长都应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进行引导或是干预,以让孩子在最适合的路上成长。 昨天谈到陪伴,让很多在外工作的家长不胜感慨,认为自己亏欠孩子太多。毕竟,没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孤身在外,把孩子丢在家里。如果有条件,自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今天我想谈谈沟通的话题。不管家长是否在孩子身边,这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欠发达地区,有很多留守儿童,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存在问题。这跟不是每一个单亲孩子都有问题一样。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能否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能有效沟通的孩子,一般会比较阳光、开朗;沟通存在问题的孩子,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这跟家长有没有在身边,关联不大。所以,那些把孩子留在家乡,外闯天涯的家长,也不用太担心没有陪好孩子。 有效 的沟通,也是一种陪伴。 假如在地域上跟孩子隔得远,请一定记得,在心灵上与孩子离得近。 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是因孩子的年龄而有区别。初一和初三,有较大的差异。 曾有孩子在作文中,讲述亲子沟通的障碍。他说,每天一回去,家长都会问这问那。看样子,不是真正关心他,而是审问他、防着他。怕成绩下滑,怕去上网,怕耍手机,怕打架斗殴,怕耍朋友…… 这就 是沟通的无效形式。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绝不是家长制的每天管理、监控。曾有一位做小工的家长,孩子很优秀,在交流时他说:“孩子的题,我一点也不懂。所能做的,就是每天晚上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守着他写字或看书。看着他做作业,有时刷刷刷就完成,就很高兴;有时,他眉头皱起,又为他担心……我在想,如果当年家境好一点,我会不会像儿子一样努力呢?”这样的家庭,可能父子说话较少,但孩子是懂父亲的。孩子明白父亲的艰难和不易,明白父亲为生活奋斗的努力。 这样 的“懂得”,就是有效沟通。 吃饭时间,本是亲子沟通的好机会,但现在,却让不少孩子感到头疼,甚至还有赌气不吃饭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一到吃饭,孩子就被家长讲各种各样的道理,被逼着“上政治课”。如果孩子不小心透露出问题,那结局更悲催。政治课升级,变成一顿臭骂。 还有些家长,老是让自己孩子的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拿缺点比优点,没有平衡点。千万不要让孩子建立仇恨。 孩子是在鼓励中成长的。 古人在教育孩子时,有“七不责”,其中之一就是“饮食不责”。是指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为什么会脾胃虚弱,因为孩子肚子里郁结有气。除了伤害身体,还影响了亲子关系。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更是如此。 有人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就看他能否装得住秘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孩子不想跟家长讲,就等它吧。 把孩 子逼成一个透明人,那是不可能的。 对于留守孩子来说,家长还可能有一种不良沟通,那就是用钱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一般说来,家长的这种行为,也证明他在理财方面,本身也没有很好地教孩子。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句话——再富不能富孩子。我们可以给它加一个定语——在没有教会孩子理财前。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很头疼的事。孩子有钱,可能就有暴发户心态,整天就想着怎样花。当孩子心思用在花钱上,需要培养的方面就容易存在问题。 有效沟通的结果,是孩子愿意分享他的感受。当孩子愿意与你谈起学校里的方方面面时,愿意与你交流他的烦恼,愿意与你说起包括被欺负在内的事情时,愿意告诉你他的秘密时,沟通就是有效的。 亲子沟通时,关键在于“通”,前提是爱。但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阻碍沟通的有效。方法的选择上,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沟通,有时仅仅是一个关心的电话,一个爱抚的动作。家长可以用身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想与他有效沟通。要知道,这不只是家长的需要,更是孩子的需要。 沟通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真正“听”孩子讲话。亲子沟通,很容易的失误,就是家长不停地说,没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或者孩子刚开始说,家长就打断他说。孩子还没有向家长请教,家长就以长者的身份开始了说教。孩子不是计算机,你输入指令,他就只能接受。 倾听 ,是一种态度。 要记住,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当年自己是否反感这样的行为呢? 沟通时,如果发现有错,这时候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在家长面前,仍不敢犯错,那什么时候才可以犯错呢?因为一时口误或是失误,不能让孩子觉得成为一个笑柄。在我的班上,就有一句化用的名言:不犯错误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大人应表现出博大的气量。 惩罚孩子,也是一种沟通,但要注意,惩戒时,不是拿孩子出气,而要起到“戒”之作用。大人一定要心平气和,把事情说清楚了再惩;惩戒,要让孩子接受;惩戒孩子,不是给别人看的,最好在卧室等没人围观的地方。 越来越多的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随着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深有体会,但“不好管”并不意味着“不能管”。 在管理前,有一些事应该做,就像房屋的基石,需要垫稳了,比如:沟通。 (2017年9月18日) 推荐: 1.学困探究胡忠:家长,孩子走神有原因 2.胡忠:家长,千万别忽视孩子的行走和阅读(一) 3.家长,孩子对常识的体察 也是一种行走(二) 3.胡忠:家长,阅读是孩子一生的需要(三) 4.在路上胡忠:家长,应该让孩子有点领袖气质 5.思索胡忠:陪伴,是孩子柔软生命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