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批驳俞敏洪,为什么非得把“小农”给扯上?

[复制链接]
查看: 8812|回复: 0

426

主题

115

回帖

151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8
发表于 2018-11-22 17: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不想蹭热点,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俞敏洪老师说错话了。这看起来后果很严重,因为不但引来了广大女同胞的口诛笔伐,甚至很多男同胞也不能心安理得站在俞老师这一边了。以至于俞老师也感觉到了事关重大,一而再地公开道歉,诚恳地剖析自己的错误。

其实这本没有什么,谁让俞老师说话前不好好思量思量,捅了火药桶呢?“女性堕落导致整个国家堕落”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且不说女性堕落这样的假设是否存在,单就逻辑上来讲,女性堕落这一因素也很难成为国家堕落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既没验证假设前提是否存在,也未考虑这句话的逻辑是否成立,也就难免被人揪着小辫子了。

但是,在各路讨伐声中,我们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任您多有钱,骨子里都摆脱不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糟粕和天然小农意识。”这是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努怼俞敏洪的言论。

好吧,我们得承认,批驳“女性堕落导致整个国家堕落”没有什么不对的,注意不要为了批驳而批驳就好了。但是为什么非得跟小农意识扯上关系呢?

“小农意识”是啥?笔者百度了一下:指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

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从而形成很大的保守性,本能的排斥变革,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自然经济使得人们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义为特点的观念体系;

在思维方式上自然经济的规模狭小导致人们的活动范围狭窄和认识水平低下,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的经验性、直观性和不系统性。产生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

应该说,小农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在几千年农耕文明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主流。但这不代表小农与外界就没有联系,小农种植出来的粮食作物,总是要供给各种各样不直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们的吧。到了后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时候,这种经济上的商业上的沟通就更加频繁平常了,乡村、小农与外界的联络也就更多。

费孝通当时描述的集镇和乡脚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农产品运到集镇出售,农民又从及怎买回所需的日用工业品,集镇与农村互相滋养,小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封闭和保守。小农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养活了中华儿女,创造了优秀的农耕文明,支撑了社会的永续发展。

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工农业的剪刀差,小农是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即便现在,各种大户、家庭农场快速发展起来,依然有几亿小农,是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小农意识”这个词,本源里面也并不一定含有褒贬的意思。只是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对农民群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了。

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听到“你真农民”“你真是小农意识”之类的,有意无意地把小农和自私、短视、狭隘等语意相连接。

在很多人眼里,小农意识是绝对地不好的,是需要极力摆脱的,连带着对小农的看法也走了样,以为农民整体影像也是如此的。

更糟糕的是,当人们以这样一种极端化的路径,去批判他们认为错误的逻辑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觉得不妥。反对“歧视女性”可以得到广泛共鸣,而拿“小农意识”来说一个人的不是却稀松平常。


歧视妇女就涉及到正确不正确的问题,歧视农民就没有任何道德风险。六六作为公众人物,发表这样的言论却没有一点舆论反弹就是证明。

说白了,还是农民缺少话语权,而掌握话语权的一些人们对“小农意识”这样的说法已司空见惯,甚至骨子里也很认同。

笔者觉得,六六的本意,也不一定就是赤裸裸地歧视农民,笔者也无意针对某一个人的言行搞针对。但也许就是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倾向,更能暴露出潜意识里的态度。

我们总说,看待事物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要变化地看,全面地看,一分为二地看。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小农意识”某种程度上还有点类似现在我们所说的佛性生活吧。



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里,其本身所具有的正反两面所居的主次地位不同。但是在很多人的认识中,依旧习惯于以固有的符号定义给农民群体画像。

观点的正确并不意味着论证逻辑必然正确。无论是小农意识,还是小市民意识,或者其他的什么意识,都不能成为论证一个话题的充分证据。俞老师有钱,不能说明他的话就对,没钱,也不一定就能摆脱认识上的误区。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最好还是就事论事的好,不要扯得太远了。(中国青年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