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训练没那么神 主要锻炼“五力”

[复制链接]
查看: 5914|回复: 0

201

主题

21

回帖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18-11-9 22: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日—4日,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国区总决赛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举办,近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忆高手齐聚一堂,角逐中国的“最强大脑”。获胜者将晋级全球总决赛,与来自全球的选手一较高下。
  随着2014年起江苏卫视脑力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的热播,脑力运动成为热门,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关注、参与到脑力运动,对脑力训练的疑惑也随之而来,课程学什么?成绩能否一飞冲天?课程流派众多如何选择?针对这些疑惑,新快报记者采访了脑力训练与开发的专家。
  有多神?并非让孩子变成“神童”
  记者从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参赛选手中了解到,引发多数小选手对脑力竞技产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是《最强大脑》等脑力竞技真人秀节目。家长则普遍关心,经过脑力训练后,孩子的脑力真的就能那么出众吗?
  世界记忆运动理事会国际一级裁判高晓萌表示,脑力训练有两个分支,一是竞技类训练,一是学科类训练。竞技类训练与比赛是《最强大脑》选手的摇篮,比如“小柯南”陈泽麒,“辨音美少女”黄华珠,“雷达少年”倪梓强等,都曾是世界脑力锦标赛的优秀选手。脑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提升,选手经过科学的训练、充分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在脑力开发与竞技中,门槛并不高,甚至有60岁以上老人积极参赛,因此家长无需“神化”脑力训练,它并非高不可攀、也并非完全依赖天赋,努力的重要性不亚于天分。
  但高晓萌提醒家长,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专注力、毅力、抗压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而且脑力开发也并非让孩子变成“另一个人”或者“神童”。
  力德优能天才教育集团专家,华南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国生教授也表示,此类电视节目有科普性,但选手通常在某个极小的领域或项目上具有特别的才能,万里挑一;而脑力开发与训练具有普遍性,针对的是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脑力潜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记忆力、学习力、注意力、反应力等,变革学习方式,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什么?不仅仅锻炼记忆力
  目前中小学课程与考试中存在“背多分”现象,即一部分知识通过背诵即可获得分数,因此家长和学生对脑力训练与开发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记忆力。
  高晓萌告诉记者,学生在脑力训练中将学习简单联锁、故事连接、定位法等记忆方法,如记忆随机数“1235460923……”可将12、35等数字联锁记忆为“椅儿”“山虎”,用故事串联成“拿起椅儿打山虎”等,再将数字定位到所处空间内有序的物品上;随后根据物品的顺序、故事与联锁,即可回忆复盘大量随机数。这样的技能可迁移应用至学科学习,特别是文科类记忆。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广州城市赛儿童组冠军周世懂在采访中表示,经过脑力训练,记忆学科知识内容更轻松,写作文思路也更开阔。
  谢国生教授表示,右脑可看作“图像脑”,婴孩天然地喜爱图形、图像并据此探索世界,相对数字、文字记忆,图像与声音记忆更容易,但在成长过程中不加以锻炼,大脑的图像功能将逐步弱化。他表示,在与多位状元的交流和调查研究中,他发现优秀学生常不自觉地使用图像记忆,激活大脑图像功能。因此唤醒右脑,使脑海中存储的学习材料从“混沌”形象变为清晰的图像、影像,通过图像记忆、闪像记忆等达到开启并具有清晰“脑屏幕”的效果,可使记忆效率和准确率提升。
  学生可通过脑波音乐、手指操、眼力操、扑克数学、文字卡等记忆游戏开始突破。但脑力训练不仅仅是锻炼记忆力,同样促进学生达到快听、快写、快读、快算、快记及专注力、动力、脑力、思考力、自控力的“五快五力”效果。
  几岁学?8岁以上孩子可尝试入门
  高晓萌指出,经过脑力训练,学生成绩不一定就会一飞冲天,智商超群,但所习得的技能如同骑自行车,能终身使用。
  对于学习效果的差异化问题,高晓萌表示,脑力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个体需要多尝试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记忆术;记忆术作为一种记忆工具,不同的人效果不同;记忆术如同其他所有工具一样,“越用越顺”。亚洲记忆大师郭子萱也指出,其他选手有效果的训练方式对自己可能是一种“诱惑”,学会取舍,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制定合理的目标更容易“出成绩”。
第二,家长能否坚持陪伴同样影响效果。脑力训练,记忆力开发需要持续投入,部分孩子对于训练三分钟热度,因此家长的鼓励、监督与协助格外重要。
  此外,年龄对于脑力训练课程也有一定影响。高女士建议8岁以上孩子可尝试入门脑力训练,一是孩子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养成学习习惯;二是年龄过小可能无法理解讲授的课程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选课程? 警惕缺乏基础的“江湖派”
  脑力培训课程“乱花渐欲迷人眼”,谢国生教授分析,目前市面上的脑力锻炼课程中,一类属于认知派,基于对事物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践行科学用脑及其理论方法;一类属于学院派,通常由专业的教师指导训练,课程设置有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一类属于“江湖派”,紧追市场热潮,把握家长心理,课程开发缺乏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有一定虚假成分或相互间高度雷同,但课程名称噱头较多,较吸引眼球,家长和学生需谨慎辨别。(新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