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邮票齿孔

[复制链接]
查看: 5281|回复: 0

558

主题

146

回帖

198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80
发表于 2018-10-11 14: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邮票齿孔是为了撕开邮票方便,在印刷邮票时用打孔机打出的孔洞。其实,1840年第一枚邮票问世时是没有齿孔的,直到1854年一个名叫亨利·亚策尔的爱尔兰人,受到打过孔的金属百叶窗的启发,才发明了邮票打孔机,从此,邮票才有了齿孔。现在我们虽然还要依靠当年亨利·亚策尔发明的邮票齿孔来分撕邮票, 但是,邮票齿孔却赋予了集邮爱好者更多的内容,邮票齿孔的差异成为鉴别邮票真伪、区分邮票版别、考证邮票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邮票齿孔的研究甚至成为集邮家毕生的追求。
     邮票齿孔的稀疏程度是用齿度(P)来表示的,在20毫米内如果有11个齿,齿孔度数就是P11,如果有11个半齿,齿孔度数就是P11.5。邮票的齿度在邮票目录中都有标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邮票的齿度却与邮票目录不同。比如,J180《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邮票(图1),邮票目录标注的齿度为P11×11.5(图1a),而本人收集到的邮票(图1b),经测量,齿度为P11.5×11。又如,1992-20《宪法》邮票(图2),邮票目录标注的尺度为P11.5×11(右边一枚),而本人收集到的从首日封上取下的邮票齿度却是P11(左边一枚)。我们把这些与邮票目录标注齿度不同的邮票称为组外品,而相同的称为正品。整理、归纳这些年我国发行的邮票中,含有组外品的还真不少。如,T146《庚午年》邮票,邮票目录标注的齿度为P11.5(图3左),而本人收藏的(图3右)齿度为P11.5×11。J182《辛亥革命》,邮票目录标注的齿度为11×11.5(图4下),而收集到的(3-1)(图4上)齿度却是P10。以上所列举的组外品实例,在我国出版的邮票目录中均没有标注,所以在市场上寻找的难度除J182(3-1)外都不大。而有些组外品在邮票目录中已经标出,如,J164《李大钊》(图5),邮票目录标注正品票齿度为P11×11.5,其中(2-2)组外品齿度为P11.5×11(上面一枚);T160《计划生育》(图6),邮票目录标注正品票齿度为P11.5×11,其中(2-1)组外品齿度为P10(右面一枚)。组外品一旦被邮票目录收入,寻找难度就会逐渐加大,市场价格就会上升。比如,在普票家族中大家十分熟悉的普22《祖国风光》8分万里长城,正品票齿度P11.5,市场随处可见,几毛钱一枚,可是其组外品(齿度P11.5×11)就极难寻觅了,找到了花上千元也不一定能拿下。更出名的就是“普无号”解放军细齿票了,正品票齿度P10,而组外品(齿度P11.5)可称为普票中的珍邮,2014年某网站一件解放军细齿票方连,结标价格达到了63800元。
    由此可知,邮票的齿孔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除了要知晓邮票目录中有标注的组外品,更要研究目录中没有标注的甚至是没有被发现的组外品。那么邮票的组外品是如何产生的呢?邮票的齿孔除了组外品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留给集邮者慢慢思考吧!(中国集邮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