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

[复制链接]
查看: 4876|回复: 0

98

主题

11

回帖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2
发表于 2018-7-9 09: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一名与会嘉宾正在观看“多彩贵州公园省”图片展。 本报记者 周梦爽摄/光明图片




图为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海洋微塑料研讨会”举行。本报记者 周梦爽摄/光明图片




图为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海洋微塑料研讨会”举行。本报记者 周梦爽摄/光明图片

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增效”峰会。7月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了“一带一路”碳中和基础设施发展与融资峰会。与会嘉宾从能源、金融、人文等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绿色发展:中国在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优先考虑,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落实2030年议程,都要坚定不移地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开门见山地指出绿色发展理念对于“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中国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已围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黄润秋进一步介绍了中国政府及生态环境部的具体举措:启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筹建“一带一路”绿色比较国际联盟;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会等主题交流活动;成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和转移中心(深圳)和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宜兴),推动中国相关企业发起《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说。

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中国的“绿色方案”也被“随身携带”。“中国多个进出口商会针对对外投资建立了社会责任的指标,对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了指导,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中国还推行了钴矿开发、稀土开发的环保标准,确保矿业活动在国内外的可持续性。”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认为,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真正能够让“一带一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绿色“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的目标清晰,但实现的步骤仍然需要集纳各方智慧,攻克难点。

“我认为,主要的难点是能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无论是解决发展问题还是安全问题,都需要能源,“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也在于能源。“没有能源的根本变革,《巴黎协定》的目标就不能落在实处,而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海平面上升问题也会加剧。”

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据世界银行预测,仅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如果2030年前要实现低碳能源的转型,每年需要额外投资约为800亿美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如亚投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可以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方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说。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正好带来了有关绿色技术银行的介绍:“绿色技术银行的定义是汇聚先进实用的绿色技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的是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实现绿色发展。”据王震介绍,2017年12月3日,“绿色技术银行”项目正式启动,将提供绿色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曾春花提出了选择生态型小微企业作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经济载体;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屈四喜建议继续开展以粮食援助换取财富增长等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员贝斐然认为应当将城市和乡村合二为一,建设新型城乡联盟以及将“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与生态建设结合……与会者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掀起了论坛一个个小高潮,创新的“金点子”将成为未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驱动力。

理念为本:让生态文明扎根血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