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 | 造梦者城市荣誉精英艺术设计沙龙 第一回

[复制链接]
查看: 6951|回复: 0

71

主题

9

回帖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6
发表于 2018-5-29 08: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梦者沙龙
艺术、设计、生活,内与外,造梦者城市荣誉精英艺术设计沙龙集思想、深度、创意于一体的造梦者进行分享与交流。
沙龙分为主题主讲以及论坛分享,通过艺术、设计、生活几个角度,结合每期主题分享,并邀请1位设计行业中集思想、深度、创意于一体的设计师担任主讲嘉宾,4位行业内设计师担任论坛分享嘉宾,分享不同角度的思想与感悟。
缺憾主题沙龙
艺术、设计、生活、内与外。残缺是常态,完美是偶遇,缺陷让一切更本真,缺憾比完美更自由。回到自然的温度里,这次我们谈谈当中的“缺憾”。
缺憾主题曲
《美若黎明- 李健》
主讲嘉宾
胡中维
深圳市胡中维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意总监
1997年毕业于河南工艺美院
2008年清华大学酒店高级研修班
2010年清华大学照明高级研修班
2012年米兰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2005创立中维国际(香港)设计有限公司
2010年创立深圳市胡中维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十大室内设计师
论坛嘉宾
辛军
XIN辛视设计创始人、总设计师
毕业于意大利米兰理工设计学院
清华酒店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照明设计研修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深圳室内设计协会理事
亚太酒店设计师协会会员
潘旭強
尚邦创意事务所创始人
香港/深圳资深设计总监
APDF亚太设计师联盟成员
深圳室内设计协会(SZAID)理事
深圳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大中华区十佳餐饮空间设计师
大中华区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叶世华
PAK CREATIVE 柏思创意创始人
AIDG 中建南方设计集团高级合伙人/创意总监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广东设计师联盟理事
高级室内建筑师

袁小炜
长空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高级室内建筑师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理事
广东设计联盟理事
深圳市陈设艺术协会理事
当代中国设计与价值合作事业联盟(UCDVR)专业设计顾问
主讲嘉宾分享
胡中维
缺憾| 给了我们一次看见的机会
日本人曾提出一个侘寂美学的概念,这个名称把它形容得比完美还完美,说到侘寂美学是一个由头,背后不完美可以延伸出来很多东西。设计圈经常交流一个话题,设计师是带着枷锁跳舞的工种,那天我们探讨如果说一个客户一切条件都满足你,给你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信任,把你认为设计中一切有障碍的条件全部去除,当我想这个事成真后发现不会做设计了,它没了依据。设计就是如此,需要各种条件浮现之后在空间里探索跳舞,这时候再看残缺的时候它真的是残缺吗?或者说我们对残缺的定义是潜意识里边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答案还是说关于残缺这件事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到底什么是残缺。其实缺憾给了我们一次看见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不见得我们能把握住。我们经常被缺憾带来的痛苦带走,被完美带来的幸福感带走,而很少回到到底本原应该是什么。
潜意识中对缺憾的认知
一是不完美(完美的对立面)
二是残缺美(接纳之后的另一种美)
第一个我们好像都不愿意接纳,不希望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完美、长相不完美。 第二个,我们能否意淫出另外一个答案的可能性,看似从缺憾中寻求了一种新的归属和存在。实际上它真的是一个自我安慰式的非常巧妙的逃避。直到你看到隐藏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种东西,就能感受它更深的本质存在,所谓的残缺之美是不是才能找到价值所在。怎么在里面寻找既定的不是我们这群人思考这个问题,且有人找到了答案或者找到了我们觉得也许并不认同但确实有一种存在可以令我们探索的。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寥寥几笔作出的水墨画,却能使我们心中某种特别深邃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这是观看时候令我觉得有趣的地方。
残缺与完美是相对的存在
我们到底在探索什么,如何躲开丰富表象的干扰而直接进入本质的思考,去面对枯拙背后内在的富足。
缺憾与完美是一体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存在。如老子说的祸和福是一体的两面,并不是谁比谁更重要,当我们在完美里看到缺憾的意义时或在缺憾里看到完美的意义时,再来讨论残缺才不会被孤立起来,完美也才能真实存在。所以它俩没有办法独立存在的,但是有一种机会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总是希望拥有那一面是完美,人性趋于完美,但很容易被完美的表象所迷惑。所以缺憾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机会、一次看见的机会,看见内在本来富足的实相。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用宗教语言,比如说用佛教表达这个话题时,它是一个因缘聚合的临时性存在,它会不断地变,就像一个人一样,从小出生到婴儿到长得帅气高大、到慢慢开始衰老,最后回归大地,是一个永远没有办法恒定一直延续的状态。如果我们单独扯出来任何一个完美或者残缺都是一种一厢情愿。对完美的追求,往往是危机和欲望的产物。我们一旦确立,你会发现追求完美不是本原、不是真实的实相而是欲望产物的时候,你发现完美与缺憾有颠覆性的认知,我们原来对它的认知可能完美就是好的、缺憾就是差的这件事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
追求艺术境界的价值
铃木大佐曾说过一段话,在南北宋到元时期,日本的天才级的人物只有两个职业,一个是禅僧(就是和尚),一个是武士。我以这个逻辑反推中国的精英层,回推到春秋时代我们天才级的人物大概三个职业,一个和尚,现在讲到文化起源佛教是一个经典;二是道家,我们也可以用道士描述它,现在说的《道德经》、中医、《易筋经》、出门在外的价值体系很多都来源于道家的;还有儒家,基本的伦理逻辑全来源于儒家。僧人在寺里看到的几乎是静、清、寒、幽的境界,大多数僧人只爱这种境界,他们诗中少有世俗文人经常铺衬的那千树万树的桃花,那包藏着春光的红杏、绮罗、锦绣、美女、怨妇等等。如果用一个完美和美好来表达的话,似乎这个更美好,似乎这个更残缺,在中国天才级的人物里他们喜欢的就是这个东西,为什么这帮人会喜欢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残缺和完美之间一定要撇开两边看的话,它的价值、属性哪个更接近真相。
他们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鹤、冰雪、黄昏和秋景。但他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他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他们喜欢“松”的意象,无论春夏秋冬都观照着宇宙流转的奥秘,他们更爱老松、疏松,他们也爱不遑栖住、流转不停的一切物象,因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一切都染上了他们心灵的色泽,读了这些文字都会静下来,似乎有更深层次的情感。
自然是艺术最完美的样本
生活里有普通生活,再往上一层是设计的话,再往上可能是艺术,再往上可能就是宗教了。宗教往上还有吗?我觉得有,生命本身。宗教只不过是借助宗教这种形体来探索生命本身的一种法门、方法而已。所以自然才是艺术最完美的样本。谁是自然?你我都是。
我们极力赞美那些能够维持细微、精妙的均衡,能够高效率地工作的机器,但我们却不想发展成为机器。当我们穷尽所有的能力搞定一切时,我们依然不想成为它。但是画家寥寥几笔作出的水墨画,却能使我们心中某种深邃的感情苏醒,所以这种被激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引起我们全人格的注意,我很少用“全人格”这个词,就像你谈恋爱的时候碰到一个中意的人,全身细胞会被激发出来的感觉,那就是能量的存在。所以它既然会及其全人格的注意,尽管有时候看上去往往会粗糙甚至残缺。最后我们发现,原来缺憾即是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