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外卖骑手陈魏的手机便响起了熟悉的订单提示音。他迅速整理好保温箱,跨上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配送路少了些匆忙与焦虑:小区保安主动刷卡放行,商圈有专属停车位,送餐间隙还能走进暖心驿站喝口热水、充个电。“天气虽然转凉了,但走到哪都有暖意,工作也越来越有劲头了。”陈魏笑着说。 这份温暖,源自我区精准聚焦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的“急难愁盼”。一个个温馨贴心的惠民举措、一个个遍布街巷的暖心驿站,如同城市里的“温暖坐标”,让新业态群体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善意与温度。 党建引领搭框架,“六个一”行动解民忧。我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一张通行证、一幅友好地图、一个专用车位、一块留言板、一个暖心驿站、一批友好商户”的“六个一”行动,从细微处发力打造“小哥友好社区”。针对小区通行繁琐问题,简化登记流程,凭订单或工作证即可快速通行,同步制定《小哥文明公约》,推动物业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实现双向信任;为解决配送“找楼难”,社区工作者与骑手共同“踩点”绘制“小哥友好地图”,楼栋号、充电柜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均缩短配送时间5-8分钟;在商圈设立骑手专用停车位,破解午间车流高峰停车难、易被罚的困境;“小哥留言板”成为诉求直通车,从增设充电插头到修复破损窨井盖,形成“收集—交办—办结—回访”的闭环机制,问题解决率达100%;暖心驿站内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等设施齐全,部分站点还提供就业指导,让骑手既能休整身体,也能为职业发展“充电”;20余家涵盖餐饮、理发、药店的“小哥友好”商户,推出专属优惠套餐,让温暖融入日常。 精准服务提质效,驿站升级暖人心。我区以“空间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党建牵线+商户共建”模式,推动暖心驿站迭代升级。大中街道德润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空间改造为“暖心驿站”,配齐便民雨衣、多接口充电器等设施,让“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应急有保障”成为现实。大中街道健东社区创新推出2.0版暖心驿站,引入“小哥法堂”法律服务,通过“驻点式”法律咨询、“菜单式”普法讲座、“指尖上”的法治课堂和“一站式”法律援助,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劳动合同、交通事故、欠薪追讨等方面的法律保障,实现从基础生活关怀到综合权益保障的全面升级,全方位解决骑手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网络赋能广覆盖,温暖导航“码”上达。为让服务触手可及,我区精心打造暖“新”站点导引图小程序,依托高德地图汇聚全区46个基层服务站点,覆盖主城区商圈、街道楼宇、交通要道等关键区域。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一键查看周边站点位置、服务内容、营业时间,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实现“码”上直达。站点分为商圈“补给站”、社区“暖心港”、交通要道“歇脚点”三类,构建了全方位、广覆盖、全天候的服务网络。 城市的美好,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每一个人都能被善待。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劳动者选择在这座城市停留,他们奔波的脚步不仅传递着商品与美食,更将这份跨越街巷的温暖,播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未来,我区将持续深化“精准服务+常态共治”模式,不断优化升级暖心驿站服务,让更多新业态群体在大丰找到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