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奏响生态治理“三部曲”
近年来,我区以“增蓝天、护碧水、守净土”为主线,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奏响生态治理“三部曲”,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屏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靶向施治,蓝天保卫战奏强音。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有序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交通运输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加强重点工业园管控,持续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全面完成年度151项大气重点工程项目。排查整治建筑工地扬尘问题184个,推动扬尘问题动态清零。淘汰1158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率100%。全区全年PM2.5浓度为29.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8%,均居全省前列。精准发力,碧水攻坚战谱新篇。积极探索河道“生态管养”、河坡“生态种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开展国省考断面达标保障专项攻坚,严格执行断面沿线板块上下游水质“交接棒”制度。强化生态河道建设,新建生态河道135.7公里、幸福河湖13条,生态河道覆盖率48.42%。全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7.5万余次,落实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1453个。新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17公里,5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持续推进4个达标区建设和“小散乱”整治工作。定期更新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分类分期推进整治,加强常态化巡护管理,杜绝水体返黑返臭。目前,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三个100%”。智慧治污,净土持久战保根基。针对土壤污染风险,我区持续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完善“运维单位自行监测+生态环境执法抽测”的监管体系,运行单位完成30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聚焦“一住两公”用地安全,对11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16个高风险遗留地块清单,落实管控措施并通过市级验收。规范化整治2个地下水国考点位监测井,水质稳定向好。121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18家处置利用单位纳入系统管理。新增完成7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治理新排查农村黑臭水体3条。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区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治污攻坚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让生态“高品质”与经济“高质量”同频共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