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助推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这两天,大中镇海防村的陈洪兵有点忙,刚接了大订单的他正挨家挨户给蒜农们“分配”任务。眼看着蒜种还未种下,销路就已找好,蒜农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作为我区大蒜生产第一村,该村走出一条以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坚持以质量求效益、以口碑赢市场、以品牌树形象,不断强化蒜田管护、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突出品牌推广,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6000亩大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科技引领,夯实产业之“基”
对于农业来说,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引领产业化发展。如今的海防村,家家户户是种蒜能手,而早在数年前,村民种蒜技术良莠不齐,产出量也是高低不均。农民致富不光是要吃苦耐劳,更需要技术。该村决定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蒜产业,不断壮大大蒜产业规模,延伸大蒜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格局。该村还邀请我区农业专家以及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一起“问诊把脉”,为村民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形成专家—示范基地—技术员—核心示范户—辐射专业户—广大蒜农的良性互动对接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该村通过大力推广蒜粮、蒜蔬等立体间套种模式,特别是二茬大蒜栽培技术,使全村二茬大蒜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扩大了土地的利用率,还显著增加了村民收入,夯实了该村大蒜产业之“基”。去年,该村青蒜、蒜薹、蒜头产值6001.33万元,人均产值2.53万元。 党员示范,挖掘市场之“需”
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陈洪兵是该村的一名农民经纪人,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该村,像陈洪兵这样的党员“先锋”不胜枚举。该村党总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从农户“单打独斗”向“组团发展”的转变,有效解决了销售、资金周转、管理等问题,为群众架起致富增收的桥梁。广大党员利用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带头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开拓农产品市场,挖掘市场需求,并把党员示范岗建立在田间地头,实现资金帮扶、技术帮带,提升种植质量。
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该村充分发挥大蒜合作社等社会团体的纽带作用,先后建立购销站15个,发展农民经纪人218个,与全国130多个客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把市场拓展到全国各地,在上海、浙江、江西、广州等省市均设有销售窗口。 投入保障,铸就品牌之“路”
如何保障全村大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让品牌叫响全国,该村积极对接涉农惠农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有效保障全村大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力实施大蒜生产基地的路道、桥梁、涵闸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村里主要干沟进行全面清淤,满足灌溉需要,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该村积极走品牌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海防大蒜”优质特点,提升品牌竞争力。积极开展“大蒜产业提升工程”,制定科学严格的大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在大蒜栽培上选育优良品种,实行大蒜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降解膜使用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该村推动大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快与省内高科技农业公司合作,开发推介海防大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大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优化大蒜品质结构,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大蒜产业化生产格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