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升级版《风味人间》播出 四川味再获青睐
在被誉为《舌尖》升级版的《风味人间》第一集,来自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的瓦屋山冷笋得以入镜。四川美食众多,为什么选择洪雅瓦屋山?为什么选择冷笋?http://n.sinaimg.cn/fashion/transform/119/w550h369/20181029/qiNo-hnaivxq1211091.jpg新浪时尚配图这位农民 首次“触电”,演示“打笋子” 在发布的《风味人间》定档预告片中,全球各地的美食扑面而来。《风味人间》也在四川取景,比如四川瓦屋山的冷笋,它被称为藏在西南潮湿深山之中的绝佳美味。什么是冷笋?原始密林中的特别植物冷箭竹的嫩芽,就是冷笋。《风味》记录了居住在这里的冯氏夫妇在瓦屋山打笋的过程,最后笋烤干制作为龙须笋。龙须笋炖乌鸡,这道川西美食被收录进了《风味人间》。 10月28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风味人间》中的人物,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五组村民老冯夫妇时,他们还在忙着农活,对播出一事尚不知情。 老冯回忆,大概是在8月下旬,村委会相关人员带来了几个拿着摄像机等的人找到了自己。得知他们要拍摄瓦屋山冷笋采摘、制作、烹饪的全过程,他们简单准备后,就和他们团队一起上山“打笋子”。 老冯回忆,整个拍摄过程大约有十来天,其中约有一周大家都在山上,吃点带来的巧克力、饼干等干粮,团队里的几个老师都非常能吃苦,经常一个镜头要拍十几遍才行,山路崎岖,他们经常滑倒,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但他们都没有说过放弃,有一次一个老师摔倒在河里,翻身起来,检查一下没事了又拍,“打笋子”时住在山上的棚子里,老师们都没有在意。 预告片的视频里,老冯夫妇拿着笋子说了一句:瓦屋山冷笋巴适得很。如今回想起来,老冯忍俊不禁:我们看到镜头,就说不来话了。 老冯的拘谨在情理之中。这是他第一次“触电”,在之前,祖辈居住在此的他们一家人以务农和照顾林木为主,春夏季节采茶,秋季上山“打笋子”(即采摘冷笋),老冯一家“打笋子”几十年,如今,一年仅靠卖冷笋收入所得,就能超过万元。 为何入选 除了美食,还有气候原因 除了团队敬业、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等外,让瓦屋山镇复兴村支部书记尹成静赞叹的还有团队认真的态度。“他们在山上拍的时候,有个张老师为了展现棚子里面的情况,被蜜蜂蜇到了脸,但她仍然坚持拍摄。”尹成静说,下山后,团队在自己农家乐里拍摄冷笋炖鸡的场面。“拍摄了大概一个下午,许多镜头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为什么会选择瓦屋山的冷笋?老冯和尹成静表示,瓦屋山的冷笋入口很细,有回甜味,这么多年,大家都一直很喜欢吃。洪雅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拍摄前自己也问过,对方表示,洪雅有很多美食,一直都在他们的视线里,以前可能没有好的方式来表达,所以这次就有机会选择呈现出来给大家。 10月28日中午,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风味人间》团队中在洪雅拍摄期间被蜜蜂蜇到过的工作人员,说起这段拍摄经历,她乐了起来。对于为什么会选择瓦屋山冷笋,她表示,这个说来话长,第一集和环境有关系,有山区,有荒漠,瓦屋山冷笋出现在第一集中,既有美食的原因,也有气候的原因。 《风味人间》第一集是《山海之间》,该集从自然地理出发,讲述在复杂的地貌与多样的气候中,人们如何因地制宜,用美味诠释生活。 专访导演陈晓卿: 美食纪录片数量大增,需要抱团取暖 《风味人间》播出前,导演陈晓卿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大家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对于纪录片呈现的风格和整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晓卿表示,团队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汗水,“更重要的是职业精神,就像手机换代一样,每次换代出来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吐槽,但是大家对产品还是那么喜欢,我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产品能够一直都喜欢下去。” 成都商报:八集的纪录片是以什么样的设计展开的? 陈晓卿:第一集是讲空间的故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集叫落地生根;第三集是讲中国烹饪和人类烹饪的历史;第四集是中国烹饪的七绝之一,叫肴变万千;第五集叫江湖归隐;第六集讲中国人和其他地方的人在对香料的认知上有哪些差异;第七集是万家灯火;第八集是制作栏目的花絮,也非常好看。 成都商报:这几年,有很多人在拍美食纪录片,您觉得整个行业的环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陈晓卿:美食纪录片从量上有非常大的增长。而且也是多样的,除了在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互联网,我甚至看到过专门给餐厅定制的纪录片。我觉得,都很好,我从来不会说任何一个美食纪录片不好。纪录片已经是非常边缘的一个产业了,大家要团结,相互搀扶、抱团取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