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在教育里面,一定会有盲目的成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9/3d397c9a5e02415494da4572ecfde128.jpeg01推送过一篇《如果希望孩子人生的层次更高一点,那么请让他的童年更累一点》,主要是在讨论孩子要不要上兴趣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让孩子从小多学一点书本之外的东西,既可以培养他们一辈子的爱好,又可以提升他们的人生品位。很多东西仅凭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是学不来的,靠成年之后的努力也补不来。小时候上一些兴趣班,孩子当时也许会觉得累一些,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02有朋友留言质疑说,去学兴趣班最后学成,乃至于长大后还能用兴趣来丰富人生的人比例有多大?举的例子也往往是名人或成功人士,考虑过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非成功人士小时候其实可能也学过很多兴趣班吗?学校的文艺演出往往是有特长的人参加,可是一个学校那么多人,每个辛苦去学了兴趣班的都能参加吗?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反对学习兴趣班,也很希望多学兴趣班,只有让兴趣回归兴趣的本身去培养,这样才能造福更多人。这个留言其实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学习之前,都有类似的疑惑。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点:一是花钱费力学了,将来可能用不上;二是要遵从孩子的兴趣,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03家长们的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学的东西长大后必须有用的话,恐怕孩子会一事无成。因为在教育里面,一定会有盲目的成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一定有用。别说兴趣班了,就算是学校里的文化课,数理化语数外史地政那么多学科,长大之后能够用上的又有多少呢?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让孩子上学。很少有孩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或者对某项技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并培养孩子兴趣与技能的过程。不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东西,我们又怎么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天分呢?04而学习要顺应孩子天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若论孩子的天性,肯定是不爱上学。成年人还有惰性,更不用说孩子。不管学习什么,都必然要有枯燥的记忆,单调的重复,大量的时间投入,不可能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也必然要有强制的成分,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成年人对这个社会的判断和认知一定会优于孩子,在教育时不能完全顺应孩子的态度。就像那则故事讲的那样,一个女孩上大学后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埋怨父母为什么小时候不逼自己上兴趣班。妈妈说:“我让你学了,是你觉得太累了,不想学了!”女孩说:“我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可你懂啊!”妈妈竟无言以对!是啊,其实大人比孩子更明白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呢?而等孩子长大了互相埋怨,又有什么用?05记得儿子小的时候让他学乐器,他是哭着闹着不愿意去的。也是,好不容易放个周末,还要早早爬起来去学琴,回家还要不断练习,搁谁身上也觉得累。而且,我们也知道,他再努力练习也不会成为朗朗,我们也没有指望他将来靠这个吃饭。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他的专业也离音乐相隔十万八千里。但我们看他假期在钢琴上自得其乐扒一首曲子,偶尔也会买票去听一场交响音乐会,五音不全的我们觉得当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小时候受的教育确实长大了不见得有用,但你学的任何东西,将来一定会转化为你身上的素质。等孩子长大之后你问他,怎样看待小时候父母逼着自己学习,他一定不会觉得苦,只会对父母感恩。如果有人问我孩子要不要从小上兴趣班,我仍然会做出肯定的回答。他现在学的东西将来确实不一定有用,但等有用了再去学,真的来不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