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年华 发表于 2018-10-16 16:21:35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开审,高分生未被录取是歧视还是多...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424424753/1000
       据报道,当地时间15日,备受瞩目的“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将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美国亚裔维权迎来重要一役。虽然哈佛大学一再否认指控,但这起诉讼案却获得了近百亚裔组织以及美国司法部的支持。这起案件最终审理结果如何,又会引导美国高校族裔招生政策走向何方,各方拭目以待。       从表面上看,这起案件,是大学招生公平问题,但究其实质,其实是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问题。与国内大部分家长一样,亚裔学生的父母,普遍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大学就应该按分数录取学生,因此分数高的学生没有被录取,就质疑这是歧视。在美国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坚持多元评价录取的教育环境之下,亚裔家庭还坚持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这对我国国内推进高考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笔者看来,亚裔群体在争取公平的同时,更应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不仅对子女在美国的成长有利,而且,这样才会促进亚洲国家,改变过于重视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       美国名校“从严”录取亚裔学生,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一项研究显示, 在SAT满分为2400分时(2016年改革后新SAT总分共1600分),亚裔的成绩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才能获得相等的录取机会。“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发布的一份指出,哈佛大学学校内部2013年曾有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正常评估,亚裔学生在录取新生中的比例应该达到26%,而非当前的19%。       但对于以上数据,有不同的解读。亚裔的解读是,这是由于美国大学实行平权法案(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于1961年开始实行,即在入学、就业、经营等各种社会机会中,补偿因历史性不公而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为平衡录取各种族学生比例而对亚裔反向歧视,明明更优秀,却不录取。而哈佛大学则声称,学校为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有权将肤色作为招生时的一项考量因素,因此学校的做法既合法又公平。       其实,单从亚裔被录取的比例看,美国名校的亚裔录取率是颇高的,亚裔在常青藤联盟高校就读的比例达到15%-25%,其中,哈佛大学2016年的亚裔录取率达到22.1%,普林斯顿大学的亚裔录取率为25%。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的数据,美国共有1944万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近6%。也就是说,占美国人口比例6%的亚裔,被美国名校的录取率在20%左右。但亚裔仍觉不公平,是认为如果就按SAT分数等标准化成绩指标录取,应当录取的比例更高。       但显然,按成绩指标录取,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这并不符合美国大学的多元评价理念,成绩是美国大学录取学生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还会考察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养。亚裔学生分数高,这不可否认,但另一项针对亚裔的数据却特别尴尬,据美国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尽管亚裔人口比例占6%,在常青藤联盟高校就读的比例达到15%-25%,但是“财富500强”公司CEO或者高管中却只占不到2%,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亚裔不到1%,亚裔大学校长约占2%,约硅谷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是亚裔,但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有人称这是职场对亚裔的歧视(或亚裔遭遇职业“天花板”),但显然这难以用歧视一言蔽之,根本的原因是亚裔缺乏在职场上升的能力。       二是美国大学强调校园的多元化,亚裔希望能提高录取比例,其他种族学生显然也希望提高录取比例,如果录取率已达到20%的亚裔还觉得不公平,那其他少数族裔会觉得更不公平——他们的不公平不是指分数,而是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他们的成绩比不过其他族裔学生。普遍重视成绩的亚裔家庭,会选择花钱送子女上SAT培训班,以考出更高的成绩。      三是排斥多元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论优秀的公平观,对亚裔学生的成长并不利,如果亚裔群体坚持分数公平观,那么,就一直会坚持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是正确的,努力教育孩子要考出高分,进名校,把进名校视为成功。对于亚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2014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曾批评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认为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但令人困惑的是,离开东亚教育体系的亚裔对自身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反思并不够,反而把这种追求成绩的观念,带到了美国中小学,也令美国一些中小学重视学生的分数。这已经引起美国教育系统与社会的警惕。       所以,不应简单地把多元评价和歧视混为一谈。美国大学当然要审视自身在录取时,是否有故意压低对亚裔评价的倾向,从而让招生录取更公平。但是,亚裔也有必要接受多元评价,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这对于促进东亚教育转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就我国而言,当前正推进高考改革,而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此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但是对于建立多元评价,我国社会也有强烈的反对之声,包括对于国家正推进的针对贫困地区、农村生的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有舆论认为这就构成对城市的反向歧视——贫困地区学生和农村生可以更低的考分进大学。这些反对之声,就是源于“分数公平观”,认为分数面前应人人平等,只关注结果公平,而不关注教育的过程与起点。而且,他们还引用亚裔在美国也反对大学的多元评价,强调按分数评价来印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不现实。这只会让我国基础教育固守分数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考高分进名校,而忽视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在亚裔因SAT分数高而不被录取,起诉大学招生不公平对待时,美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取消提交SAT/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的规定,这也被解读为针对整体上以标准化成绩见长的亚裔学生,但这样的解读显然太过险隘。对于亚裔学生学生、家长来说,是应该改变以标准化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了。这对亚裔学生来说,是更为迫切的。而我国国内舆论也需要理性看待亚裔追求分数公平的维权,其追求公平值得提倡,但是,由此把多元评价等同于歧视,反对多元评价,则会阻碍国内的教育改革,必须意识到,教育的价值是为培养合格的人与人才,而非培养考生。(腾讯教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开审,高分生未被录取是歧视还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