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司改:坚决落实中央决策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明时代特征,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基层创新 据了解,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 一项项任务,一个个举措,显示了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强化顶层设计的勇气和智慧,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推进相结合,形成司法改革的强大推力。 2015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即修订后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这一关键目标,“四五改革纲要”针对八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 深化法院组织体系改革,最高人民法院设立6个巡回法庭;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全国法院遴选产生120138名员额法官;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试行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法庭调查三项规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表示,过去几年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包括司法公开、员额制改革等,建议在下一步司法体制改革中,继续加强顶层设计,为法院干警提供更切合实际、讲求实效的综合配套机制,重点解决在编法官助理如何通过严格考核充实到法官队伍、聘用制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职业层级上升等问题,从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要质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建议,一是健全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立案案件的代理机制;二是法院系统应灵活掌握员额制比例,员额法官名额要适当向基层法院倾斜。 坚持人民中心 满足多元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是这一轮司法改革的明确指向。 为了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全国妇联等14个单位建立家事审判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在118个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全国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全国86%的法院建立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方便群众诉讼;成立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时代司法服务步入新空间,人民群众享受到网上打官司的司法便民大红包……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同仁县自来水公司职工夏吾卓玛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司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对法官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当事人的服判率越来越高,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老师黄花春说,最高人民法院切实履行职责,以改革促进公平正义,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守平安、护民生、保权益,司法更加便民、公开,司法审判更加公正,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顺应了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贯彻发展理念 服务国家大局 五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法院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思维指导破产审判工作,依法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审结破产案件1.2万件;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各级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8.3万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17条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再审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原主任孙宪忠表示,全国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法院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比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决纠正冤假错案,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尤其是司法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有恒产者有恒心,民富才能国强。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财产财富安全感、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张天培建议,要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纠正久拖不决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选择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集中攻坚,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来源:人民法院报
页:
[1]